忆童年妈妈的味道
文/周峰
童年
家无余钱,亦无余粮
大米饭那是想都不敢想
大米粥想喝却也喝不上
所谓稀饭
就是白开水上漂点米糠
饿、饿、饿
这是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农历二月二十,是我生日
妈妈的手擀面,我只有生日时才能吃到
不仅承载着家的味道,更凝聚着无私的母爱
手擀面分和面、醒面、擀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
妈妈教会了我做好这五道工序的口诀
面粉高筋水要凉,盐碱适量筋更强
软面饺子硬面条,揉面费力别偷懒
醒面三回筋自生,饧足时间莫慌张
擀杖推压转方向,薄厚均匀像月亮
干粉防粘勤撒面,叠层如扇切细长
力道均匀耐心足,十分功夫九分擀
宽细随心刀工稳,抖散摊开晾清爽
水宽火旺盐一勺,滚锅下面搅三趟
断生即捞过冷水,滑弹爽口似弹簧
妈妈娴熟的手法,仿佛她就是厨房的女王
她用擀面仗将爱意揉进面团,而面团像会说话的孩子
她刀起刀落间,面条如艺术品般匀称
那筋道的口感里,翻滚着童年的暖阳和灶台的烟火气
我吃进嘴里的是麦香,化入心底的是感动
五月五,过端午
那是少有能填饱肚子的机会
早也盼、晚也盼
我就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妈妈先浸泡糯米,再去芦苇荡采上好的芦叶
她包粽子手艺全生产队有名,又快又好
她教过我,粽叶叠角一定要到位
不然会漏米,煮好会含水不好吃
捆绳沿斜角捆紧才不会散开,一定要规范
粽子在锅里煮开后,还要小火再炖一小时
我闻着粽子在锅里煮时的气味
芳香扑鼻、口水直流
层层剥开包裹着的绿色粽叶
咬上一口、甘甜可口
吃粽子如同过年一样喜庆
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狼吞虎咽、填饱饥肠
只有除夕夜,我才能吃上饺子
那是家的味道,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幸福和满足
妈妈先是将精选的猪肉细细剁碎,加入葱、姜、蒜等调料
搅拌均匀,制成香气扑鼻的肉馅
妈妈然后手法娴熟地和面,并擀成饺子皮
一张张薄厚均匀圆润光滑的饺子皮,整齐排列在桌面上
妈妈拿起饺子皮,用勺子舀上适量的肉馅
放在饺子皮的中央,然后对折捏紧边沿
一个个半圆形的饺子,摆满了整个桌面
当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出锅时,我迫不及待地夹起就往嘴里塞
不管滚烫轻轻咬下,那鲜美的滋味瞬间在口腔中绽放
那是妈妈的味道,那是妈妈带给我的感动
那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一种永恒的情感纽带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
吃得饱,吃得好
天天都像过年
可却再也没了儿时的味道
忆童年吃手擀面、粽子、水饺
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那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

作者简介:周峰,世界诗歌联合总会秘书长,国际中文传播大使,《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全国著名诗人阿紫平台和散文悦读平台特约作家,曾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发稿2000余篇,曾在全国法制征文获三等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2021年获全国军魂杯征文大赛金奖,2022年获词曲中国全国原创词曲大赛银奖。他先后在全球发行作词的歌曲11首。他的二十大征文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优秀作品,被中国工人出版社发行的《诗颂新时代》收录。
赵沈南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小学教师,霞满天文化传媒主播。喜欢静静的看书,看山,看水看浮云流转。喜欢诵读,愿在诵读中寻觅知音,共度快乐时光。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一到三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500~10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