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明辉
朗诵:张万娟
人间四月芳菲日,正是熏梅染柳时。今天是立夏的日子,时间是2025年5月5日19点12分20秒。
都说立夏鹅毛住,这几个字写出来,不知是否准确。古人对立夏的认知有诗为证:“熏风吹水绿于苔,羲驭徐催朱夏来。堤畔龙鳞皴古柏,庭前兔目绽新槐。”
当下住楼房的人对于季节的转换,既不觉得新奇也不予赞许;相反住在乡村的村民,却早早备下了各类种子与化肥……耕种,是这个季节最繁忙的时刻。所以他们对季节的变换从不敢忽视。有道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珠”。因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只有看天的概念,只有风调雨顺才能衣食无忧。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住高楼大厦的人对季节并非上心。更没有局促的概念,只是随季节的更迭,变换服饰罢了。对于其它节气的认知,更是无动于衷。
现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忒大,根本无暇顾及周边的起承转合。紧张的氛围压得喘不过气来。高强压扭曲了尊严,下到托儿所的小朋友,上到四五十岁的上班族,无一不谨小慎微;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的压力几乎将他们压垮,甚至是欲哭无泪。有限的收入,却要面临三大硬件,居高不下的住房,无力付全款的人只好借银行的高额利息,一辈子跋涉在还款的路上。
教育经费更是离谱,老师课堂讲的含糊其辞,孩子基本听不懂,只有在课余时间补课才能理解透彻。家长们含泪搭上血本儿,望子成龙更是每个家庭节衣缩食的见证。
一个从托儿所到大学毕业的孩子,没有个二三十万是供不出来的;即使学业有成,找工作也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孩子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人叫苦不迭,欲求无门。
老龄化的人,家家都有,医疗成了最大困难,一个感冒发烧,没有七八百你无法走出医院的大门。不管多大的病必须开单做各种仪器的检查,仿佛大夫的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以数据为标准,以仪器为铁律。
现代化的医生,不再沿用听诊器,桌子上血压器亦成了摆设,几张检查的单子,令本来就身体虚弱的患者,楼上楼下一顿折腾,累得精疲力尽;单子聚齐,高傲的医生却漫不经心地看上一眼,随后开几天的抗生素——大几百的单子,虽然买来医生心里的踏实,却换来患者的泪眼婆娑……
许是医疗改革仪器具备慧眼,许是患者人微言轻,只配呼来唤去……
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早已成了陈腐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