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的东京,阳光格外明媚,位于东京的历史建筑鸠山会馆更是洋溢着热烈而友好的氛围。一场以“艺术与友谊的融合”为主题,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美好愿景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活动堪称中日文化艺术界的一场盛宴,三位来自中日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中国吉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王红东,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松花砚石雕技艺传承人张新,以及旅日华人篆刻家“一把刀”马景泉携手合作,将两件凝聚心血与深情的重要文化艺术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并正式赠予鸠山家族,传递跨越国界的友好情谊。
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在众多中日文化界嘉宾、华人华侨代表以及媒体朋友的共同见证下,日本前首相鸠山友纪夫与王红东、张新一同缓缓揭开了“鸠山友纪夫”铜像的神秘面纱。这尊高50厘米、重11公斤的铜像造型栩栩如生,神韵俱佳,仿佛将鸠山友纪夫先生的风采与精神凝固于瞬间。正面,马景泉精湛的篆刻文字与铜像相得益彰;背面,鸠山友纪夫先生亲笔题字“友爱”,更是赋予了铜像深刻的内涵,巧妙地将艺术、书法与精神信念融为一体,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另一力作“友爱”松花砚台同样令人赞叹不已。它选用吉林特产松花石精心雕琢而成,长50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重达30公斤。松花石质地温润,纹理自然流畅,宛如天成的水墨画,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为“石中之王”“国之瑰宝”,松花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自清代便被皇家赐名,象征“天赐之石”,此次以它为材打造的砚台,无疑是中日友谊珍贵而独特的象征。
鸠山友纪夫先生在现场难掩激动与感激之情,他深情致辞:“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和平与友爱理念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构建友爱社会共同愿景的文化回应。我希望将这两件作品,作为推动和平与友爱世界建设的象征。”面对自己的铜像,他谦逊地表示:“看到自己的画像,我感到有些惭愧,但这份心意让我深感欣慰。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两件艺术珍品的诞生,离不开三位艺术家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精湛的技艺。王红东在人物雕塑领域深耕多年,其作品以刻画精神气质著称,充满温度;张新作为吉林通化市非遗项目“石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将关东文化融入石雕创作,写实与写意交融,追求意境与神韵的统一,他选用的松花石更是来自清朝宫廷御用“老坑”遗址,意义非凡。而活动的发起者马景泉,不仅是篆刻艺术大家,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他以艺术为纽带,多年来致力于搭建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赢得广泛赞誉。
活动中,温馨感人的画面不断涌现。吉林省闲情文化研究会顾问李占广和夫人向鸠山友纪夫赠送画家侯芙蓉画作《国色天香》;吉林省闲情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邓少俊、武立秋夫妇赠送画家牛连和创作的《荷花》作品,每一份礼物都饱含着对中日友好的美好祝愿。
这场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艺术的精彩展示,更是一场充满温情的人文外交。艺术跨越国界,连接起中日两国人民对和平、友爱与共融的深厚情感,展现出两国文化在相互尊重、理解中传承发展的美好前景。正如历经亿年岁月仍温润如初的松花石,中日之间的友好情谊也必将在新时代蓬勃生长、繁花似锦。
2025年5月8日,这个见证友谊与和平的美好日子,必将铭刻在中日友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两国人民携手前行,以文化为桥,共同谱写友好往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