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颐和园之五
(接昨天)今天我们分别说一说东宫门、大戏楼、佛香阁和排云殿。
关于东宫门,在颐和园的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我们注意到,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也就是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
据悉,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
我们再来说一说大戏楼。关于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其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该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等。
至此,我们再来说一说关于佛香阁。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其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的时候,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也就是1891年的时候,据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
关于排云殿,我们也查阅了相关资料,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人们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据了解,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这一点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