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辉轻洒汉水时,城固东方大酒店四楼会议室的掌声总会在记忆里泛起涟漪。2024年7月2日,城固县作协的成立像一颗坠入沃土的种子,三百多个日夜过去,这颗文学的种子,在文字的土壤里悄然生长,化作照亮无数人心灵的光芒。 一、纸页间的岁月拾荒
城固作协公众号运营之初,就像一片等待开垦的荒原。创作者们背起行囊,深入老街陌巷、乡间田野,去打捞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他们与老匠人促膝长谈,听他们讲述手艺背后的人生;深入农村,记录农民劳作间隙的家长里短;穿梭在晨雾弥漫的山径,捕捉大自然与群众生活交织的瞬间。
为了让每一篇文章都能生动呈现城固的风貌,团队反复打磨内容。从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到字斟句酌的撰写、精心的排版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倾注心血。截至目前,公众号已发表377篇原创文章,涵盖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多种体裁。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城固春日里漫山遍野的花海,有的刻画城固城乡变化,有的书写新时代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奋斗历程,每一篇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在这些文字耕耘的时光里,城固作协也在以多样的方式,与这片土地建立更深厚的联结。同洋县“秦汉文旅”《洋县文学》同仁在城固开展的文学创作交流,恰似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学对话,不同的笔触、视角在碰撞中,激荡出对文学更深的理解,也让城固的文学创作有了向外延展的触角。
组织城固作协会员在“听雨山庄”开展的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更是一场文学与生活交融的盛宴。李刚主席分享自己创作长篇小说《湑水》的经过和艰辛,那些在文字里跋涉的日日夜夜,是对文学纯粹的热爱与坚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创作背后的执着。许俊清老师率原城固剧团4名骨干现场演唱秦腔,高亢激昂的唱腔,带着岁月的沧桑与韵味,在山庄里回荡,文学与戏曲两种艺术形式在此相遇,共同勾勒出城固丰富的文化肌理。
作协给城固城市书房捐赠图书的举动,是对文化传播的一份热忱。一本本书籍,承载着知识与智慧,被轻轻放置在书房的书架上,等待着与读者相遇,让文化的星火在城固大地燃成燎原之势 。
二、墨痕里的心灵共振
还记得首篇文章发布时,评论区寂静得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但创作者们并未气馁,他们坚信真诚的文字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随着一篇篇优质文章的推出,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驻足。有人在后台留言,读着这些文字,仿佛回到了儿时奔跑的村巷街道;有人分享自己与城固的渊源,讲述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从个位数到突破千人关注,公众号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关注者中,有漂泊在外的游子,通过文字慰藉思乡之情;有热爱文学的学生,在这里汲取创作灵感;还有对城固充满好奇的外地人,借此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龄层,却因文字产生共鸣,在留言区、在分享转发中,让这份对城固的热爱不断传递。
而作协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同样触动着人们的心弦。2024年八一建军节当天,顶着炎炎烈日慰问看望抗美援朝老英雄张永祥。当见到这位历经战火洗礼的老英雄,听他讲述往昔峥嵘岁月,时光仿佛在那一刻凝固。那些在战场上抛洒热血的身影,那些为了和平无畏牺牲的勇气,不仅让作协会员们深受震撼,也让大家意识到,用文字记录这些英雄事迹,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传承。
在汉中市文联、汉中市作协的带领下,2024年城固柑橘节期间,走进城固桔园景区开展的文艺“六进“活动,是文学与城固特色的一次完美融合。作家们用文字讲城固故事,展城固魅力,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品尝柑橘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城固的文化底蕴,感受到文学赋予这片土地的别样风情。
三、笔尖下的星辰远征
如今的城固作协公众号,早已不再是孤军奋战的阵地。为了扩大影响力,团队尝试多元传播方式。他们联合社区挖掘民间写作力量;还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文章精华片段,让更多人领略城固文学之美。
这些努力带来的不仅是数据的增长,更在社会上激起层层涟漪。城固的文学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记录身边的美好。一些地方自发组织起文学创作小组,曾经安静的小城,处处涌动着文学创作的活力。公众号也成为展示城固形象的窗口,让外界看到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蓬勃的发展生机。
在这不断前行的征程中,城固作协的活动还在持续温暖着这座城。2025年春节前夕,在城固作协大院开展的为群众送春联活动,老师们挥笔书写,墨香四溢,红纸翻飞。一副副春联,不仅是新春的祝福,更是作协与群众之间情感的纽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文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25年清明节到城固堰滨陵园祭奠英烈,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作协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缅怀那些为了城固、为了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站在墓碑前,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坚定与决绝,也更加明白,用文字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当夜幕再次笼罩汉江,我知道,在城固的某个角落,总有一盏台灯为写作而亮。那些跳动在屏幕或稿纸上的文字,正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城固文学的远征之路,也照亮每一个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的心灵。而城固作协,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用文字书写岁月的故事,传递温暖与力量,让文学的炬火,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闪耀。(文/刘俊华 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