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真可怕
文/焦浩东(甘肃)
谚语类似成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口语。但如果因为发音不标准或理解偏差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
邻居家的表姐是高中毕业生。她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在七、八十年代也算得上知识分子,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方言较重,我理解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敬神”。我就不明白,这被蛇咬和敬神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我没被蛇咬过,但我被蛇吓过,而且不止一次。可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会虔诚的小心翼翼地去敬神。敬天神、敬灶神、敬山神,我一边敬神一遍思索着表姐的那句名言,仍百思不得其解,这也成了我多年来的一块心结。
我在寻找答案中慢慢长大。再后来,我的孩子也慢慢长大。在一次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漫画版的成语字典。看着那根盘成蛇形的井绳插图,我的脑子豁然开朗,原来表姐所说的“十年怕井绳”,此“井绳”并非彼“敬神”啊……
在上卫校的时候,有同学爱利用周末在宿舍里起小灶。有个姓邵的同学常常在做菜的时候总说“好厨子一把盐”。我想既然好厨子用盐都是拿把抓的,那么炒菜咸的就一定是好厨子。
直到若干年后和堂兄在外一起吃饭时,堂兄对菜赞不绝口,说:“果然是好厨子!”我立即反驳:“什么好厨子,连盐都尝不到。”堂兄笑着说“好厨子一把盐。”我啊——了一声,原来“一把盐”是“把关的把”。
刚出社会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我常打些短工。那一年冬天气候十分干燥,陇塬大地的农村到处都是尘土。土山土海,寒冷和干燥让大地像要龟裂了一样。一起打工的小明每次开饭前总用筷子敲着碗拖着长音说:“干冬湿年,干冬湿年呀!”我却理解成了“干冬十年”,虽有不解但不好意思开口问。直到年关来临的时候,伴随年来的还有瑞雪。大人小孩都在嬉笑颜开中快乐的享受着美食过着年。我没有多想,也快乐的过完了年。
第二年冬天同样的寒冷和干燥,同样的龟裂,同样有更多的人拖着腔说着同样的“干冬湿年”。我想,这些人一到冬天恐怕是闲的没有话题吧!“干冬十年”,反正今年已是第二年,再有八年“干冬”就会过去。到了年关又是瑞雪盈门,男女老少个个欢天喜地,更有人拿今年的雪量和去年的做着对比。从笑容里能读懂他们的喜悦和满意。又有人笑着嚷着不断重复着“干冬湿年,干冬湿年啊!”这会没有拖腔,我仿佛听清楚了,也似乎明白了,原来“干冬不是十年”。
幼稚和愚昧使我忘记了这是一群靠天吃饭的农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和智慧总结出了许多的生活用语。这是没文化的我,远不能及的!
个人简介:焦浩东,男,1973年生。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西峰区作协理事,庆阳市作协会员,现就职于某卫生系统,从小爱好文学,先后在《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速读》《兰州日报》《观澜新闻》《北斗》《陇东报》《董志塬》《九龙》《潜夫山》《黄河象》《环江》《今日西峰》《西峰文化》《乡村文艺报》《庆阳名人春秋》《中国创新文学网》《都市头条》《祁连文学》《掌中庆阳》等刊物及网络发表作品三百余篇。曾获得庆阳市陇东报社和市卫健委联合举办的“感动在医院”征文三等奖;获“我和中医院的故事”主题征文优秀奖。文章以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语言朴实,风趣幽默,接地气,深受同龄人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