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里的故事
——献给和平的世界
文/菩提树
农耕文明的周代,我的生活就如诗经《七月》这首叙事抒情长诗,从年初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到打猎凿冰,享受着一年四季的富足与美好。每天,我的眼里写满了快乐,花儿与少年,小路与田野,我们学《鹿鸣》的长鸣,我们跟小鹿赛跑,我们哼着童年最喜欢的小调《芄兰》,在采摘中草药《芣苢》的世界里捉迷藏,嬉戏打闹。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我走进了纯洁的少女时代。
两情若要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关雎》吟咏到《子衿》,从《蒹葭》吟诵到《静女》,原来人和人最美得距离就是在水一方。当伴娘一程又一程的为我吟诵出嫁歌《桃夭》之时,我嫁到了远方。
一年又一年,在这个大家族的人情理道中,我逐渐成长起来,深谙世事、左右逢源。我懂得了《木瓜》一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深刻内涵。后来,我做了母亲,儿女绕膝,孩子们经常为我吟诵《诗经 凯风》,母慈子孝萦绕余梁,感受着我和家人们的天伦之乐就是我那时候最美好的日子。
好景不长,战争来了!没落贵族的命运向我走来。
赏月听空风,暮从今夜寒。每每孤独长夜,我遥望着远方,想念着我的丈夫。后悔答应丈夫出征打仗。“春日凝装上翠楼时,忽见陌头杨柳色”,这样的思念,让我无法释怀,那些与丈夫花前月下的温馨,早已荡然无存。夜来风雨声,万里长征人未还?没有丈夫的陪伴,我心好难过。
沙场点兵,为国而战,和平之光就会照耀
《击鼓》声声,我心慌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战场上的誓言。我们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我们兄弟一定要活着、携手从战场中回到我们的故土,回到我们的田园,与我们的家人团聚。
《邶风》呼呼,我心忧忧,“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归;惠而好我,携手同车”,这是出征的战歌。战场上,将士们为国保家,英勇杀敌;将士情同手足,互相鼓励。一个都不能少,谁都不能掉队,能活着回家就是王道。
《无衣》何惧,我心光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是必胜的信念。这是爱国诗。战场上,秦军将士们以大局为重,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方向一致,驰骋疆场,不负众望。我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天下一统,和平归来。我的丈夫终于回到了我身边。
我们在《十亩之间》一起享受着劳动归来的夕阳余辉。我们挽着手,无声的传递,表达着爱的真谛。《桃夭》袅袅之音依然萦绕,出嫁时的场景,又来到我身边。每个夜晚,丈夫还会给我讲《狼拔》丶《东方未明》的故事,我理解了周文王当时进退两难的不容易,更理解周武王带兵出征的决择。"非汝之人美,美人之疑"这句话常常告诫我和我的族人,做一个有德之人,有情之人,有义之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成为我们的家风。
经历了战争洗礼,经历了离别与生死考验,我们更加热爱和平。每当月亮在白云中升起,我就把《东方未明》、《狼拔》这些幽默的诗经里的小故事讲给我的子孙们听,他们百听不厌,幸福就这样延伸着、延伸着,我的一生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