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剑诗歌15首
1,当你绽放
我用目光记下每个瞬间
把集束的美丽收藏
制成个人相册
在以后的日子
细细回味轻翻
夜来临的时候
我把月光请来做你的保护神
让幸福洒满整个夜晚
让你无所顾忌的睡成婴儿
纯洁轻掠
覆盖天使的翅膀
我不愿做那阵风
那怕你注定的凋谢
叹息成滴泪的珍珠
也不忍轻轻吹过
2,葡萄
晶莹剔透
魅力无限
温润着诱惑.
若尝
可尝出酸甜
甚至苦辣
以至百味
不尝
晶莹着晶莹
忘记着忘记
诱惑
只给有准备的人
3,清醒
太阳升起在每个早晨
不过,也有失约的时候
阴天,雨天,雷天
太阳不知去向
莫谈主观客观
莫谈社会自然
没有太阳的日子
是无法填补的恐慌
别有用心者偷乐
盲目顺从者疯狂
无知与无耻貌似联盟
统统他妈的首鼠两端
4,那场雨扰乱了诗人的心
雨打梧桐
满是诗意
声声,滴滴
把柔软敲击
当雨汹涌成海
爱之孤独陨落
其实,沉沦
也是一种升华
而,万劫不复
是永恒的变奏曲
诗人之心
无以言说
5,无夜
夜挟持星空
自己也隐匿起来
恐怖戴上面具
在阳光下忸怩作态
阴谋遍地
在水里你争我夺
鼠辈明目张胆
欲登大雅之堂
刺破黑暗的长剑
铮铮作响
假以时曰
睡狮睡醒
南中国海日本海
在枪炮声里安宁
印度洋太平洋
内海般畅行
6,聚散两依依
把相思揉碎
洒满所有日子
把希望隐于某个路口
让等待不再孤单
把琐碎的往事
拧成长长的甜蜜
把每次相遇打成死结
细数成幸福
今生有你
聚也依依
散也依依
今生有你
聚散两依依
7,天气
总是很傻
不懂遥不可及
一些距离
终生难愿
岁月有痕
难以割舍
有缘无缘
多情无情
8,没有承诺的爱
眸子里闪烁着难以割舍
欲言又止在胸间激荡
预谋的邂逅视若珍宝
一颦一笑剪辑收藏
欢乐总是短暂
瞬间灿烂化作满天永恒
相思无距离
填补时空里所有寂寞
万物皆为信使
你的温爱无处不在
9,罂粟花
与春天同步
浓郁的艳丽难以形容
让你看上一眼
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苏美尔族群的快乐植物
古埃及眼中的神花
欧美的英雄之花
牺牲爱尊重和怀念的象征
罪恶之手扼住花茎
最美的花儿凋谢了
蛇液般的毒汁
从地狱缓缓升起
罪恶流淌人间
绚烂华美的花环丟失了
被称为邪恶之花
和魔鬼之花
是走向毀灭的诱惑
罪恶的不是花朵
是人类的贪婪与放纵
10,不一样的结局
一些花儿无忧无虑
一些花儿怨天尤人
葵花朵朵向阳
一些花草偏偏背阴
太阳出来须赶趟儿
磨磨蹭蹭误了花期
一样的阳光
不一样的结局
11,.隐隐之雷
蛰伏于冬天
血液里流淌着叱咤
霹雳之火从未熄灭
冰雪浸髓难掩干天豪气
信仰不惧寒冷
春天不会斩草除根
所有的渴望聚成火把
燃烧呼唤光明
雷霆之后
毁灭的毁灭
新生的新生
12,粽子情
不为纪念屈原
也不标榜所谓爱国情怀
做一份粽子
只为我的爱人
纯洁的白糖
纯洁的糯米
纯洁的豆沙
纯洁的红枣
用绿如生命的棕叶
把相思细细缠绕
把深情左包右包
点点滴滴精心制作
如你在我的眼前一般
仔仔细细摆上饭桌
如你在我的眼前一般
其实,吃
或者,沒吃
都是一样的甜蜜
对么
我的爱人
13,决非偶然
所有的相遇都不是偶然
那怕牧童吹折牧笛
那怕断桥裂成碎片
那怕雨伞被风吹到九霄云外
也无法阻拦再续前缘
雨一样的泪啊
泪一样的雨啊
洒落在相思的土壤
那悲摧的花儿哟
定然无悔地开放
14,酒后
熊熊烈风穿透胸膛
酸甜苦辣心间燃烧
月光散落无法聚拢
孤独若野兽乱窜
疯狂着豪情
柔情着错爱
哭着哭着笑了
笑着笑着哭了
15,相思成灿烂的夜空
其实,想一个人
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把往事点燃成激情
让细节一一定格
不断地重复,再重复
用相思填满所有孤独
夜,不再漫长
灿烂得一塌糊涂
晓剑诗里的爱情世界: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与精神探索
米小惠/文
爱情,作为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外诗歌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从古代中国《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质朴追求,到西方诗人勃朗宁夫人“我是怎样地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的炽热告白,爱情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着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晓剑的15首诗歌,同样以爱情为核心,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张力的爱情世界。这些诗歌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体验,更在与中外经典爱情诗歌的对话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通过对晓剑诗歌的解读,并与中外诗人进行类比,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其爱情世界的本质,以及其在诗歌艺术领域中的独特贡献。
一、晓剑爱情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
(一)细腻的情感捕捉
晓剑的爱情诗歌善于捕捉爱情中细腻而微妙的情感瞬间。在《当你绽放》中,诗人用“我用目光记下每个瞬间,把集束的美丽收藏”,将对爱人的珍视之情具象化,仿佛爱人的每一个美好瞬间都被精心定格在记忆的相册中。这种细腻的观察与记录,与李清照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相思之情细腻入微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清照通过描写眉头与心头的情感转换,将相思的缠绕与挥之不去展现得淋漓尽致;晓剑则通过目光的聚焦与收藏,展现出对爱人的深情凝视与执着守护。
在《没有承诺的爱》中,“眸子里闪烁着难以割舍,欲言又止在胸间激荡”,生动地描绘出爱情初期那种羞涩、矛盾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联想到普希金在《我曾经爱过你》中“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的温柔与克制。普希金以一种略带伤感的口吻,诉说着曾经爱情的痕迹,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与晓剑诗歌中欲言又止的微妙情愫相互呼应,都展现了爱情中情感表达的含蓄与深沉。
(二)丰富的意象选择
晓剑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来烘托爱情氛围,表达爱情情感。如《葡萄》中,“晶莹剔透,魅力无限,温润着诱惑”,将葡萄作为爱情的象征,其晶莹的外表和酸甜的滋味,隐喻着爱情的美好与复杂。这种通过具体物象来传达抽象情感的手法,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在《应和》中运用各种意象构建象征体系的方式有相似之处。波德莱尔通过“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等诗句,利用自然物象营造出神秘而深邃的象征意境;晓剑则借助葡萄这一意象,将爱情的诱惑与滋味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爱情的特质。
在《粽子情》中,“纯洁的白糖,纯洁的糯米,纯洁的豆沙,纯洁的红枣,用绿如生命的棕叶,把相思细细缠绕”,诗人选取粽子制作过程中的食材和粽叶作为意象,将相思之情融入其中。这些平凡的物象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了传递爱情的载体,赋予了爱情纯洁、温暖的特质。这与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和蜡炬等意象表达爱情的坚贞不渝有所不同。李商隐的意象充满了悲壮与执着,而晓剑的意象则更显温馨与质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爱情的丰富内涵。
二、晓剑爱情诗歌中的爱情观与价值取向
(一)纯粹与执着的爱情追求
晓剑的爱情诗歌中,处处体现出对纯粹爱情的追求。在《聚散两依依》中,“把相思揉碎,洒满所有日子,把希望隐于某个路口,让等待不再孤单”,诗人将相思与希望融入生活的点滴,展现出一种无论聚散都坚守爱情的执着。这种对爱情纯粹性的坚守,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所表达的对美的纯粹追求相呼应。济慈通过对古瓮上艺术形象的赞美,强调了美的永恒与纯粹;晓剑则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纯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认为爱情不应被世俗的因素所玷污,应保持其最本真的模样。
在《没有承诺的爱》中,“欢乐总是短暂,瞬间灿烂化作满天永恒,相思无距离,填补时空里所有寂寞”,诗人即便面对没有承诺的爱情,依然坚信爱情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将瞬间的欢乐转化为永恒的美好。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信念,类似于中国古代诗人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所表达的对爱情的不舍与坚守。柳永在离别之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爱情的深情眷恋;晓剑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表达了对爱情超越时空限制的坚定信仰,展现出纯粹而执着的爱情观。
(二)爱情与生活的融合
晓剑的爱情诗歌并非孤立地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与生活紧密融合。在《粽子情》中,诗人将制作粽子这一日常生活场景与对爱人的思念相结合,“点点滴滴精心制作,如你在我的眼前一般,仔仔细细摆上饭桌,如你在我的眼前一般”,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展现出爱情在生活中的渗透与滋养。这种将爱情融入生活的写法,与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在《便条》中“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通过日常生活琐事传递情感的方式相似。威廉姆斯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插曲,却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晓剑则通过制作粽子的过程,将爱情与生活紧密相连,使爱情变得更加真实、可触。
在《酒后》中,“熊熊烈风穿透胸膛,酸甜苦辣心间燃烧,月光散落无法聚拢,孤独若野兽乱窜,疯狂着豪情,柔情着错爱,哭着哭着笑了,笑着笑着哭了”,诗人将酒后复杂的情感体验与爱情中的喜怒哀乐相融合,展现出爱情对人情感世界的深刻影响。这种将爱情与生活情感交织的写法,丰富了爱情诗歌的内涵,使读者能够从更广阔的生活视角去理解爱情,也体现了晓剑独特的爱情观,即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晓剑爱情诗歌与中外诗人的对比与创新
(一)与中国古代爱情诗人的对比
与中国古代爱情诗人相比,晓剑的爱情诗歌在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情感表达方面,晓剑继承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对相思、眷恋等情感的细腻描绘,如前文提到的与李清照、柳永诗歌情感表达的相似之处。然而,晓剑的诗歌又突破了古代爱情诗歌中常常存在的含蓄内敛的局限,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当你绽放》中,“我不愿做那阵风,那怕你注定的凋谢,叹息成滴泪的珍珠,也不忍轻轻吹过”,诗人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对爱人的呵护之情,这种直白的情感宣泄在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相对少见。
在语言风格上,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多采用典雅的文言词汇和格律形式,如李商隐的诗歌以华丽的辞藻和严谨的格律著称。而晓剑的诗歌则运用现代白话,语言简洁明了,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语言习惯。例如《聚散两依依》中“把相思揉碎,洒满所有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相思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这种语言风格的转变,体现了晓剑在继承传统爱情诗歌情感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语境进行的创新,使爱情诗歌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二)与西方爱情诗人的对比
与西方爱情诗人相比,晓剑的爱情诗歌在文化背景和表现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爱情诗歌往往更强调个体的情感宣泄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如勃朗宁夫人的爱情诗歌充满了激情与浪漫,直接表达对爱人的炽热情感。而晓剑的诗歌虽然也不乏对爱情的深情表达,但在情感表达上相对含蓄,更注重通过意象和生活场景来烘托情感氛围,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含蓄、内敛的特质。
在表现手法上,西方爱情诗人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济慈在诗歌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比喻来描绘爱情。晓剑的诗歌则更注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生活体验来打动读者,其意象的运用也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在《葡萄》中,以葡萄这一常见的生活物象来象征爱情,使诗歌更具现实感和亲和力。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诗歌的不同审美取向和创作风格,同时也展现了晓剑爱情诗歌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独特价值。
(三)晓剑爱情诗歌的创新之处
晓剑的爱情诗歌在融合中外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创新之处。他打破了传统爱情诗歌单一的情感表达模式,将爱情与社会、人生等元素相结合,赋予爱情诗歌更丰富的内涵。在《无夜》中,“夜挟持星空,自己也隐匿起来。恐怖戴上面具,在阳光下忸怩作态”,表面上描写的是黑暗的社会现象,但诗歌中所蕴含的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也可以看作是对纯粹爱情的一种隐喻。这种将爱情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写法,拓展了爱情诗歌的主题范围,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思想意义。
此外,晓剑在诗歌结构和语言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他的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形式,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和段落结构,更能自由地表达情感。同时,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这种创新使晓剑的爱情诗歌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为爱情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晓剑爱情诗歌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一)对当代爱情观念的反思
晓剑的爱情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同时也对这些观念进行了反思。在当今社会,爱情往往受到物质、功利等因素的影响,变得不再纯粹。而晓剑的诗歌中所展现的对纯粹爱情的追求,如《没有承诺的爱》中对爱情超越物质和承诺的坚守,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反思爱情本质的视角。它提醒人们,爱情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和利益的考量,更应该是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这种对爱情纯粹性的强调,有助于引导当代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回归爱情的本质。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
晓剑的爱情诗歌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和表达方式,又结合当代文化语境进行了创新。他对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情感内核的继承,使传统文化在当代诗歌中得以延续;而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当代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晓剑的诗歌,读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情感共鸣与人文关怀
晓剑的爱情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情感共鸣。无论是对爱情的甜蜜、相思的痛苦还是离别的不舍,诗人都以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将这些情感生动地展现在诗歌中。读者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爱情经历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也体现了诗歌的人文关怀价值。晓剑的爱情诗歌关注人类的情感需求,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复杂,给予读者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舞。
晓剑的15首诗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情感张力的爱情世界。通过与中外诗人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晓剑爱情诗歌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爱情观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他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爱情诗歌的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晓剑的爱情诗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它对当代爱情观念的反思、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以及所带来的情感共鸣与人文关怀,都使这些诗歌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晓剑的爱情诗歌为我们展现了爱情在诗歌艺术中的无限可能性,也为当代爱情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晓剑的爱情世界必将继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更多读者去品味、去思考、去感受爱情的美好与深邃。

贾小建简介
贾小建,笔名晓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洪洞县作协主席,《槐花》杂志主编。《风》诗刊编委。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入选各类丛书。已出版诗集《梧桐雨》,散文集《母亲》,长篇小说《魔子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