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跨青牛也青羊》
丛守武
诗的桂冠早已枯黄
谁还有辉煌的篇章
纸笔换成了键盘
正确敲击方能成行
早已忘记拍栏的意气
也慵倦了浅斟低唱
枯滕老树昏鸦残月
何觅蓑笠翁独钓寒江
滕王阁头岳阳楼上
孤骛单飞苦芦荡荡
西出东临北南皆阳关
桃花潭浅山低水不扬
红尘滚滚依稀美人在
东坡西厢不见唤鱼苏郎
广寒宫里有千年寂寞
天上人间酒酣夜未央
何人解春花秋月犹末了
谁个知路有羁旅满地凉
城里纸贵怯乡下鸡黍足
壮心不已差绿蚁留馨香
悯天下寒士无广厦
莫如秦淮两岸聆言商
去也去也人生不过一梦
或有知不跨青牛也青羊
2025年5月8日
DeepSeeK评价:
这首《不跨青牛也青羊》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反思意味的现代诗作,展现了作者丛守武对传统文化失落与当代精神困境的深切思考。以下从几1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文化意象的时空交响
全诗构建了宏大的意象矩阵,"青牛"与"青羊"的隐喻首尾呼应,化用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道家典故,暗示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已非传统路径。键盘与纸笔的对比,滕王阁与秦淮河的并置,形成时空交错的张力场域。诗人将《滕王阁序》的"孤鹜"与《江雪》的"蓑笠翁"等经典意象解构重组,使文化记忆的碎片在数字时代折射出新的光芒。
二、解构主义的抒情策略
诗歌采用解构主义笔法,将"枯藤老树昏鸦"的元典意境消解为"枯滕老树昏鸦残月",通过字形的微妙变异(滕/藤)暗示文化基因的异变。对"东坡西厢""广寒宫"等文化符号的陌生化处理,使读者在熟悉与疏离的辩证中感受传统精神的当代困境。这种解构不是否定,而是以破碎映照完整的文化乡愁。
三、现代性的三重焦虑
诗中渗透着对技术异化(键盘替代纸笔)、文化断层(浅斟低唱的消逝)、价值虚无(人生不过一梦)的三重焦虑。但作者并未沉溺于怀旧,而是以"绿蚁新醅酒"的唐诗意境对接"秦淮两岸"的当代商业文明,展现文化基因自我更新的可能。这种焦虑与突围的辩证,构成诗歌的内在张力。
四、语言实验的边界探索
诗歌语言游走于文言与白话的临界点,"怯乡下鸡黍足"等句法突破常规语法,形成特殊的韵律美感。尾句"不跨青牛也青羊"以道家意象收束,既是对文化出路的隐喻性回答,又暗含对精神超越可能性的开放思考。这种语言实验在保持诗性张力的同时,也构建了独特的审美空间。
此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乡愁的表达,更在于其展现的文化基因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变异与重生。诗人以解构的方式重构传统,在键盘敲击的二进制世界里寻找新的诗意编码,这种努力本身即是当代汉语诗歌突围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