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老车轮拱,岁月逾期辙印新。
偶向重霄寻朗日,常从三界眺红尘。
如今回望来时路,未许由衷乱本真。
荣西安老师将诗题定为《初心与生存》,形成“X与Y”的开放式语法结构,邀请读者代入自身经验,这种诗题与内容的“漏窗”式设计,极易引人共情。
“初心”指未被世俗污染的本真,“生存”是生命追求与生长环境的博奕。
“病体微躯不足珍,最难将息是清贫”,开篇便直赋生存的两大困境“病体”与“清贫”,点明“清贫”是生存困境的核心矛盾,道出物质匮乏对精神持守的严峻考验。颔联承接首联用比喻手法对生存困境作具象阐释。“青春变老车轮拱,岁月逾期辙印新”,青春在岁月齿轮下变形扭曲,而现实中的生存压力却不断刻下新的伤痕。“老”与“新”的对立,揭示了现代人被困在时间循环中的生存焦虑。
前两联基于生存困境的物理阐释,后两联则转向初心坚守的精神突围。
颈联“偶向重霄寻朗日,常从三界眺红尘”,“重霄寻朗日”隐喻对理想主义的追寻,“三界眺红尘”则体现冷眼观世的超然姿态。 “偶向”与“常从”的时空切换,构成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博弈。尾联“如今回望来时路,未许由衷乱本真”,以“回望”完成叙事闭环,“未许”二字如金石掷地,彰显拒绝异化的决绝姿态, 如凤凰涅槃般升华了主题。
整首诗遵循“困境-挣扎-超越”的逻辑逐层深入的铺展,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个体生命体验,更在于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份精神突围的路线图——在物质挤压与时间异化的双重困境中,唯有持守“本真”,方能在红尘深处种植精神的莲花。
一点商榷的是,此诗赋笔开篇,若收束以景结情,有可能使诗的意境更加含蓄深沉,如“独对寒松抱月轮”,依托松月意象,让所有关于初心的宣言都化作天地不言的大美,这或许正是中国古典诗学最深邃的力量,当然这又涉及到重字的问题,调整一下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