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望月》
作者:布衣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 ,欹枕釵横鬓乱。”第一次读宋词,就为苏东坡的神来之笔叫绝,于是常想,如果沒有天上明月,古往今来的诗文定会失色不少吧?
一个夏日,我走进秦岭,有了一次山中望月的机会。

夜幕低垂,我乘坐的长途汽车沿210国道直抵南山。清泉明澈,流水潺潺,沣峪口像畅开的山门迎候着我们。车入山门,峰回路转,葱茏的山峦便完全包容了我们。沿山路盘旋而上,天幕见小,繁星闪烁,苍峰翠岳的轮廓隐约可见。S形山道紧靠陡峭的山崖,路边,水泥防护墩外侧,此时已是一片幽暗,那里是溪流,深谷和满山坡众多的野生植物,与那山峦的轮廓构成一副水墨丹青。车在山路上一会儿缓缓爬行,一会又顺短坡直下,急弯会车处,靠里的车时常提前减速或停下,让对面下山的车小心翼翼地驶过,此处险象虽不可见,可想而知。

㙗子坪,大坝沟,鸡窝子,正宗的夜色把大山给罩了个严严实实。此时,几十公里开外的古城正车水马龙,人们还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屏障中忍受暑热的煎熬,而210国道 蜿蜒绵长,山愈高,风愈凉,夜向深 。几星灯火,几户人家,几家店铺,一个小镇,便是一路偶尔闪过的风景。
车箱里,说笑声逐渐稀落下来,只有红色的烟头暗中渐次明灭。顺车灯望去,夏夜里迎向我们的,只有盘桓的山道和相向而来的夜行车。我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激动: 在这峰峦陡立的峡谷里,一辆汽车多么渺小?在这崇山峻岭的夹缝中,一个人又是多么微不足道 ! 而一当人类的智慧凝聚起来,又会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又移山填海,探索太空 ! 这想必正是渺小与伟大的辨证统一吧?

“看,分小岭!”后排一对情侣的喊声,打破了车内的安静。等我向窗外看去时,分水岭上那写有“秦岭”二字的界碑迅即闪过,汽车跨过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沿广货街,向大山腹地下行。驴友们酷爱的牛背梁也渐行渐远,越升越高 ,为夜空所吸没。我向上方望去,想看看山中的明月,但没有。浮云遮盖了她,只有坳黑的山林向后移动。久居都市,面对楼群和铁栅栏,我的心难免疲惫浮躁,微闭双眼,想让自己沉浸在这秦岭深处夜的恬静中...

恍惚中,我感到窗外有一片如霜的微明,这是驶向宁陕一段下山的路途。车紧靠山崖下行,我惊喜地发现,月亮正挂在山颠 ! 银色的月光袭窗而入,好清凉 ! 夜空里,一只硕大的玉盘,在云遮雾罩中时稳时现,像羞涩的少女,楚楚动人。一个转弯,山挡住了月,又一个转弯,她又露出了笑靥。月的四周,呈现一圈淡淡的光环,那可是天街上众多的追求者对她的迷恋? 此时再看清辉洒照的群峰,更显得迷迷朦朦,神妙无比...

哦,山中的月,原是这样的美!自小生活在关中平原,土院里,城墙上,槐树下,我无数次地赏过明月,竟沒有一次像现在这样为这山月的魅力醉心不已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萧何夜追韩信时的月么?是和李白“对影成三人”的月吗 是苏东坡赤壁泛舟时的月么?是刘禹锡笔下那夜过女墙的月么?古人已去,皓月长存!此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这山中该可有多少处啊...

大山真好! 城市彰显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会弥漫着浮华,奢靡。人们在饱餐现代物质文明盛宴的同时,逐渐缺失了太多的质朴和亲情。山中望月,月光是沉静的,不像太阳和霓虹灯那样炫目、撩人。如果说愉悦的心情能够异化生活的挫折,那么沐浴月光,不知能否过滤人们心灵的浮尘? 我痴痴地想,信马由缰,不知对错,只因这山月令我大醉 !

车向石泉前行。夜更深了。 浮云散尽,硕大的玉盘在夜空中更加明亮。莫非今夜山月有了灵性,真要用皓洁的月光透析人们的灵魂?
远离了喧嚣、浮躁、尘土飞扬,客车在月色朦胧的大山里缓缓行驶,多么从容,多么自在 ! 这里没有复杂的心态,没有荣辱,没有尊卑,只有月光洒照下的山峦,青松翠竹,溪流峪谷,一切都在自然流淌。是的,现实没有桃花园,生活的浪花滚滚沸腾,山的另一头,西康铁路的隧道正在夜以继日地掘进。我们都很忙,必须面对和要做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已飘然 ! 我想在这儿找回久已失去的感觉,我要在这儿求得一份恬淡的心境,我要让自己融化在这群山环抱之中...
月光如水。
月山飘缈。
枕着月光的我睡了,睡得很香... 1997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