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日第十节
(十月十,家家麻糊糍团香)
路边
九月初九重阳,十月初十重阴。父为阳母为阴,阴阳合天地承。十月怀胎小生命,一朝分娩母恩深。北京独立学者王红旗认为,这天应该是母亲节,过去说女人产儿如过鬼门关,所以母亲的恩情实在不一般,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认为孟母是母亲楷模,母亲节当在四月初二孟子生日那天。现在追美国风,许多人过五月美国母亲节。
那么传统的这天是什么节日呢?记得我小时候童谣唱的是:“栈龙栈,楸龙楸,十月初十糍团透。东家马糊西家饼,油绳馓子上村头。”所以民间说这天是糍团节。据2010年《山西日报》刊载刘德宝的文章说,太行山地区这天是油糕节。异曲同工,意思差不多,糍团是用米粉做的,山西是面食区,所以就做油炸面食糕。我想糍团节应该是虚指节,就像四月四吃童子鸡一样,是指这一段时间,童谣唱实是为押韵而已。端午节是实指节,你不能说五月初四或初六也是端午节。
十月初十,秋收的水稻早已进仓,小麦播种完毕,农事相对空闲下来,那就该享受享受丰收的喜悦了,所以广西南宁西乡塘干脆把这天叫做丰收节,很直白。我们宜兴,就像童谣里唱的一样,一片喜气闹猛。丰收吃美食,细佬最高兴,所以就起劲地玩各种游戏。“栈龙栈”就是一种童戏,栈是栈条,竹制品,如凉席。宽一尺,长有二三十米,围在地上可以形成直径一米多,高两米多的粮囤。丰收了,家家都围着几栈条的稻谷,能不高兴吗?小孩子排着队,后面人抓着前面的衣角,像长长的栈条,有些地区说这游戏叫老鹰抓小鸡。
母亲就忙多了,会变着法做可口美食,譬如搅麻糊。江苏作家任宣平在《金色的麦场》一书里说:“我记得小时候,母亲曾经搅过马糊,冷却后,将马糊切成一块一块的,装碗里,爷爷那里送一块,大叔叔家送一块,隔壁三妹头婶婶家送一块,有时还干脆切成小块拌好佐料再送。”糍团就简单多了,将烧好的糯米饭捏成团,在白糖里滚一下趁热吃就行,考究的等饭团冷却后下油锅炸烤,再滚糖,又香又甜。做糍团比做米粉团子还简单,所以有人说这是懒婆娘发明的。
这时走村卖货的也多起来,有人会油炸了馓子油绳绞串村兜售。总说馓子不加盐,是专门为舍母做的食品,舍母北方话叫产妇。小时候我们最盼望来的人是换糖佬,家里找些破旧东西就可以去换糖吃,这时换糖佬也该上村了。换糖佬的糖也是自己做的,叫麦芽糖,制作是一门手艺。先把大麦浸泡出芽并磨成浆末,再拌入蒸熟的饭内入缸发酵沥汁,取汁熬成糖醇,糖醇再炒成糖稀,糖稀再拉搭成麦芽糖。还有一种面食在宜兴很特别,所以很有名,叫芳桥踩面,也是上村叫卖的。总之,十月初十是宜兴传统的丰收节,不仅有糍团,还有其他许多应时美食。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