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阳光裹着初夏的暖意,我应乐昌作协主席吕眉洁之邀,与粤北文艺界十余位友人共赴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岭采风。同行者中,有笔耕不辍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桂汉标,其文字如粤北的山风般苍劲;著名诗人温飞宇,眼眸里藏着星辰,举手投足间皆是诗意;拥有三十几万粉丝《今日头条》主编廖志伟,带着网络时代的敏锐,手机镜头不时捕捉灵感;仁化县诗词协会主席刘茂兰,儒雅谦和,衣角似有墨香萦绕;原上市公司“东阳光”顾问赵世君,则将商海沉淀的睿智,化作对自然的深邃凝视。这支由作家、诗人、书画家组成的队伍,恰似一幅流动的人文画卷,在粤北山水间徐徐铺展。
行程首站是“璞山舍”农庄。这座隐匿于竹林间的院落,古建廊檐垂落着几串碧绿的藤蔓,与门前砾石、墙角陶罐共同勾勒出古朴的田园气息。主人捧出自家晾晒的新茶,氤氲茶香中,廖志伟倚着雕花窗棂,指尖在手机屏幕上飞速记录;桂汉标摩挲着茶具,目光望向远处山峦,似在构思新的篇章。简短的座谈交流中,大家分享着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刘茂兰翻阅桌面书本,为这场采风埋下诗意的伏笔。
在璞山舍女主人的精心安排下,大家用过农家特色菜肴后,一行人踏上攀登金鸡岭的旅程。这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宛如大地的调色盘,棕红色砂岩在阳光下泛着琥珀光泽,天然形成的雄鸡巨石立于山巅,脖颈微扬,仿佛下一秒便要引吭高歌。温飞宇仰头凝望,光头被山风吹拂,记录着瞬间灵感;赵世君则站在队伍后方,不时驻足观察岩层纹理,眼中闪烁着与解读商业版图时同样专注的光芒。
通往山顶的小道蜿蜒如丝带,石阶穿行于悬崖峭壁间。两侧的灌木枝叶交错,将日光筛成细碎的金箔。行至“一字峰”脚下,眼前景象令人屏息——三百余米长的石峰宛如巨龙横卧,脊梁处凸起的岩石恰似龙鳞,在风中泛起赤色涟漪。武江自西北面奔涌而来,裹挟着湖南的水汽,与山脚下的九泷十八滩漂流码头遥相呼应。吕眉洁主席步伐稳健,她指着远处山峦,鬓角的秀发在风中轻颤,那是岁月赠予文人的勋章。
“胜清亭”是此行不可错过的景致。这座纪念洪宣娇抗清的古亭,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历史的厚重。站在亭中,视野豁然开朗,远处丹霞群峰如列阵的士兵,晨光穿透云层,为山峦镀上金边。桂汉标倚着朱漆廊柱,身影与亭外壮丽景色融为一体,仿佛他本身就是这片土地生长出的诗意符号;廖志伟握着手机,用全景镜头收录这磅礴画面,屏幕上跳动的光影,恰似他笔下鲜活的文字。
点将台与兵器岩则将众人带入往昔峥嵘岁月。塑像是沉默的讲述者,将士们手持的青铜兵器虽已斑驳,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的肃杀。走进近百米深的兵器岩,16组浮雕在昏黄灯光下徐徐展开:洪宣娇执剑指挥、义军夜袭敌营……廖志伟用手机电筒照亮浮雕细节,光束游走间,历史的尘埃簌簌落下;刘茂兰抚摸着岩壁上的纹路,口中念念有词,似在推敲诗句平仄。
行至一字峰南端,龙头峰观景亭与寿星公石刻相映成趣。晨光中,丹霞山体由绯红渐变为金橙,云雾在山谷间流转,恍若仙人挥毫泼墨。一位画家席地而坐,画板上的颜料快速晕染,试图捕捉这瞬息万变的光影;温飞宇背对朝阳,衣袂飞扬,宛如从画中走出的谪仙人。而那骆驼峰、刺猬石、大型睡佛等景观,或憨态可掬,或气势雄浑,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时光在快门声与思索中悄然流逝。下午五点半,夕阳为金鸡岭披上橘红色纱衣,众人沿着青石阶缓缓下山。回望山峦,雄鸡巨石依旧昂首天际,仿佛在守护这片土地的千年传奇。此次采风,不仅是对自然奇观的探索,更是一场人文与历史的对话。在这片丹霞地貌中,我们触摸到了粤北的筋骨与灵魂,也在山水诗画间,寻得了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当暮色漫过坪石镇,那些留在相机里的光影、笔记本上的诗句,都将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长出新的诗意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