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知道昙花,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极单纯的年纪,求知欲正强,就是这时,成语“昙花一现”敲击着我的心扉。咨询老师才知道,这是形容美好的时光很短暂的意思,便让我记住了她。但却不知道昙花的模样,只是想象花花世界里还有昙花这个物种。半个世纪,就这么在懵懵懂懂中度过,成语多次使用,却始终不得一见昙花尊容。
而看到昙花是在出不得门的时候,算来从知道到看到已过去50年了,可也是通过挚友发的照片看到的,想必挚友也是万般寂寥之下一种情绪宣泄吧。叶片很青翠,花瓣雪一样白,纸一样薄,底部的胚珠支支楞楞四散开去,托举起洁白的花,特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昙花,却还是在微信上。
后来,挚友每每与我说到昙花,总是眉飞色舞,兴奋异常。通过他的描述和肢体语言,能感觉到昙花是真正丰富了他单调的生活,好似在平淡的日子里,昙花的生长,昙花的盛开,一室的清香,让他的情绪格外高涨。
以往我对养花并无多大兴趣,日短心长,事务繁杂,无暇顾及。而且花卉各有性情,对光、对水、对土、对肥需求不同,不好打理,也就泯灭了我最初的喜好。
挚友是我的忘年交,极大方的,享多了他的呵护和恩惠,有好的东西总与我分享,不管吃得、用得、看得、玩得,毫不吝惜。
2020年,我在某一个团体有过短暂的过度,挚友的昙花枝散叶开,十分茂盛。他特意批株分蘖,专门为我培植了两盆送去。我那间办公室居北面南,一地清朗,光照充足,是适合昙花生长的地方。另一位文友也喜欢的不得了,专门更换了陶瓷花盆。可仅仅一两个月,便事出有因,居家不出,昙花只能留给那位文友。纵然心有一万个怀想,但文友也喜欢养花,给他留个念想吧。
那些个日子,生活不再那么平常。而内心却也担心着那两盆昙花,他会照料吗?喜欢看与会打理有很大距离呢!
后来,我又去了另一个团队。办公室很好,很清静,是读书、喝茶的好地方。偶尔,也能在键盘上敲击出一些文字。这位挚友知道那两盆昙花已留给他人,又送来一株更大的昙花,叶片葱茏,青翠欲滴,还挺出了枝蔓。花土黑黑的,有些松散,还插了根笔直的小竹竿,撑起了歪斜的花梗。看那样子,应当不久就能嗅到花的清香了。
只是我待的这地方唯一的南窗被书柜阻隔,阳光洒在屋外,挤不进来。室内虽宽敞,却一地阴暗,而且风也没有一丝,如何让昙花生长?!
但不能辜负挚友的厚望,不能慢待了挚友的一番美意。每天,我总要把这株昙花搬到室外,让她吸收阳光,接受大自然的熏染。这倒好,物业打扫卫生的那些人,总围着她转悠,不时有人打探这是什么植物?能开花么?能移栽么?我为她们一一解读,但对她们想剪下一叶的企求却不能应允。
秋天过后,天气渐冷,挚友身在他乡,却致电说,昙花不能受冻,气温5、6度就会受伤害,到0度就不行了。我只得将其搬回小区,让她也能取暖。
临回家了,浇透水吧,浇水时没有注意,第二天往回拉时,突然发现底部那枝歪歪斜斜伸出一枝花蕊,以为看花眼了,细看确实是花蕊,真真的惊喜啊。随手拍了照,发给了远方的朋友,朋友回复说,要开花,还得三天。
如此,每天观测,花蕊每天在变化,由抱紧了躯体,到日渐张扬,继而展开花瓣,一室清香弥漫开来。我当即唤来门前休闲的邻居们,一同分享。
眼下春天到了,温度渐高,昙花进入了生长的旺季,心底好期待,期待这株昙花更能给我带来满屋喷香,淡雅怡人,圆了挚友的心愿。
昙花只是一朵,却已醉人三分。待花期繁盛,怒放喷香时,一定约上挚友和三五酒友,赏花品酒,共度良宵……
作者简介:陈剑,1957年出生,原籍山东冠县。退休前在肥乡电视台工作,现为《肥乡那些事儿》《肥乡文化》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