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泽湖结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特稿系列之三
品西游 悟空原是故乡人
——洪泽湖与《西游记》
原创 夏宝国
编者按
洪泽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特大型水库,历史上是黄河、淮河的洪水走廊。是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的第一水源,洪泽湖是400年前的三峡工程,湖因黄河而生,运河以湖而畅;淮水入湖而安,百姓因湖而宁;江淮赖湖而康,五谷凭湖而丰;文化借湖而重,旅游靠湖而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它不仅在淮河、运河流域乃至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独特的地位,重大的贡献,同时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在中华和世界文化史大放异彩。学术界关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的研究文章比比皆是,而从地域角度和水文化入手者较少。文化学者夏宝国花费16年时间,不懈努力,推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力作《洪泽湖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研究初探》,该文以洪泽湖为载体,旁征博引,阐述了洪泽湖与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出结论:因为洪泽湖文化的滋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这享誉世界的文学丰碑更加璀璨夺目,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底蕴更加深厚,长三角地区又多了一张“洪泽湖结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文化名片。洪泽湖是运河之枢纽,因而,洪泽湖结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是运河文化研究的新亮点,更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新突破。洪泽湖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
《洪泽湖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研究初探》作为水文化研究和古典文学的重要成果,已经国家级专家审定认可。2024年11月中旬,作者在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一致好评。文稿被收入《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七分册),已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在今年3月出版。
洪泽湖结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不仅是洪泽湖的骄傲,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光荣。应广大读者和网友要求,将其编为五个部分分期推出,敬请关注。
《西游记》是神魔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皆成正果的故事。小说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幻想世界。《西游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给每一个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约1504年~1582年)出生并成长于洪泽湖畔的淮安,从小受洪泽湖及其周边地区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洪泽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特色文化因素。可以说,《西游记》与洪泽湖渊源颇深。
1.小说的主人公孙悟空的原型是淮涡水怪无支祁
学术界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塑造的原型有多种说法,如胡适等人认为其原型是“进口货”,是由印度佛经传奇故事中的神猴哈努曼变化而来,有人认为是羌族金丝猴,还有人认为是佛典猴,即佛的前身猕猴等。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开始探寻孙悟空的原型,认为其原型是淮涡水怪巫支祁。鲁迅曾说:“《西游记》中两提‘无支祁(一作巫支祁)’,盖元时盛引此故事,作西游者或受此影响。”
江苏省淮安洪泽区老子山镇的龟山被历史学家郑云波誉为淮河访古胜地,2014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光荣称号。龟山历史上曾属凤阳、泗州、盱眙,位于淮河之滨,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临洪泽湖。根据郑云波教授考证,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曾多次到龟山考察。龟山上有一块明朝时的重修淮渎庙碑,笔者曾多次到龟山研读这通碑刻。碑文引用唐朝《古岳渎经》,提到“大禹三至桐柏,获水怪巫支祁,命庚辰扼而制之,锁於淮阴龟山足下”。巫支祁是淮涡水怪,又称泗州圣母、龟山水母、水母娘、水猿大圣等,其形在《古岳渎经》中有记述,“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巫支祁的故事变化很多,如后来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巫支祁又成了孙悟空的姐姐。不管巫支祁是孙悟空的姐姐还是其前身,孙悟空与巫支祁的“血缘”关系是肯定的。巫支祁在淮河洪泽湖一带兴风作浪,被擒后锁在洪泽湖畔的龟山脚下,清光绪年间的《盱眙县志》有记载巫支祁被镇压在龟山下以及日后被唐楚州刺史李汤发掘出来的传说,清朝陶澍的《龟山览古》中的诗句“南江北河两澎湃,水母独锁支祁宫”,也提及此事。
总之,孙悟空与巫支祁有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而巫支祁与洪泽湖关系密切,可以说洪泽湖是孙悟空的故乡。
2.《西游记》使用了大量洪泽湖地区的方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洪泽湖东北岸的淮安(明朝称山阳)出生长大,深知洪泽湖地区方言。仔细阅读《西游记》发现小说运用了大量洪泽湖地区方言俚语,这里略举几例:
“展抹桌椅”、“展抹干净”。展:抹。洪泽湖地区常将抹布称为展布。
“失惊打怪的”。失惊打怪:大惊小怪。
“好道汤着饿鬼了”。汤着:碰到、遇到。
“左我们”。左:读为zhuǎn,骗,捉弄。
这里特别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中对某些词语的解释就因不解其洪泽湖地区方言含义而出现了错误,如第488页,妖怪要将猪八戒剥皮下锅烀(煮),八戒慌了道:“(不剥皮)好蒸!好蒸!……汤滚就烂。木圈户!木圈户!”这里的“户”与“烀”音义同,煮的意思;“木圈”按洪泽湖地区方言“木”是不的意思,“圈”该读为jiàn,而不是注释中的juàn,是经济意,例如某种米出饭率不高则为“木圈煮”,也可说这种米煮饭“木圈饭”。此处的木圈户意为连皮煮出肉率高。连皮煮既容易烂(“汤滚就烂”),又“木圈户”即煮的出肉率不高,这是八戒为逃避剥皮之灾而找出的两个理由,而不是光易烂这一个理由,注释中将 “木圈户”解释为“烂”与方言原意有出入。
3.《西游记》有对洪泽湖畔优美景色的描写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米勒缚妖魔》中写道孙悟空斗不过雷音寺的妖魔,经日值功曹指点,来到南赡部洲洪泽湖边的盱眙山请救兵,书中有关洪泽湖畔盱眙山景色的描写十分精彩,相关原文是:“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细观,真好去处:南近江津,北临淮水。东通海峤,西接封符。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凹里有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磐秀乔松。百般果品应时新,千样花枝迎日放。人如蚁阵往来多,船似雁行归去广。上边有瑞岩观、东岳宫、五星祠、龟山寺等,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蠙城。白云横不度,幽鸟倦还唱。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景若蓬瀛。”
一切景语皆情语,吴承恩对洪泽湖畔盱眙景色的描写是详细而准确的,许多景观至今犹存,如玻璃泉在第一山上,东岳宫在盱眙县城北,龟山寺在洪泽湖和淮河交汇处的龟山村,遗址还在。由此可见,吴承恩对洪泽湖畔的景观不仅了如指掌,而且感情真挚,表达了他对洪泽湖的一片赤子之情。
淮安 市 洪 泽 湖 文 旅 集 团
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中心
《世界水文化 洪泽好风光 》系列宣传编委会
编委
夏宝国 张 敏 詹志刚 严小兵 王海洋 蒋厚健 孙玉清 璩成荣 高玉晴 邵顺贵 韦可忠 陈 凯 季大相 茹丹维 唐为亮 王生标 高锦彪 朱正洪 张宽本 李红卫 刘 雯 李所安
本期主编 夏宝国 张 敏
编 辑 璩成荣 刘 雯
特邀编审 张卫东
注:张卫东,男,著名学者,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其专著《洪泽湖水库的修建——17世纪以前的洪泽湖》被人民日报誉为洪泽湖第一部水利史,在水利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夏宝国 男,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家庭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洪泽区(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局原局长,文广新局原党委书记。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洪泽湖书画院院长、淮安市政协和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专家、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笔名江源,王岫、洪泽湖渔翁。1960年生于书香门第,文化学者。喜好书法。拙于诗联;尝执教鞭;热爱新闻,曾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发表作品1000余篇,100万字。痴情文史,出版文史研成果600万字。苦恋辞赋,已创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