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叹寺前乱象
崔建国
利欲竞逐
朱门竞逐喧嚣处,百万价、掷如土,铜臭漫卷山门路。资本狂,利欲驱,蝇营聚。
强敛苛禁
却将香烛拦于户,断茶饮,阻粮蔬,逼教客贾困囹圄。祈福物,成敛具,佛门净地化商墟。
佛心悲叹
金身默默泪潸如,梵音寂,俗尘污,慈悲空叹世情殊。禅境芜,道韵枯,可怜清净尽成虚!
本曲赏析:
崔建国的散曲《叹寺前乱象》以传统南吕宫调形式,通过三叠联章结构(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揭露佛门商业化乱象,兼具元散曲的批判精神与现代意识。以下为分层解析:
主题与结构解析
逐利乱象的铺陈(骂玉郎段)
“朱门竞逐”“百万价、掷如土”等句直指寺庙沦为资本战场,铜臭侵蚀信仰空间。化用《红楼梦》“护官符”意象,暗讽权钱交易对宗教圣地的污染。
强敛手段的揭露(感皇恩段)
“断茶饮”“阻粮蔬”等白描手法,揭示寺庙通过强制消费牟利。与元杂剧《看钱奴》中“香火钱”剥削形成跨时空呼应,强化宗教异化主题。
佛门净土的哀叹(采茶歌段)
“金身泪潸”“梵音寂”以拟人手法赋予佛像情感,与马致远《汉宫秋》中“雁叫长门”的悲凉意境相通,完成从现象批判到精神挽歌的升华。
艺术特色
语言张力:俚俗词汇(“蝇营聚”)与佛典术语(“梵音”“禅境”)碰撞,形成雅俗并置的讽刺效果。
意象对比:将“祈福物”与“敛具”、“清净地”与“商墟”并置,延续关汉卿《窦娥冤》中善恶对立的戏剧性表达。
音韵设计:南吕宫调的“感叹伤悲”特性(《唱论》载)与内容高度契合,末句“尽成虚”的仄声收束强化幻灭感。
该作继承张可久《醉太平·叹世》的批判传统,同时创新性将元曲形式用于当代社会观察,构成对宗教异化的双重解构——既批表象乱象,更叩问信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