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带那头的灯火
作者:李春艳
主播:飘
监制:方 音
总编:阳光波

夜深人静时,我总爱站在儿子家的阳台上眺望。城市的灯火像散落的星子,远处高楼的霓虹明明灭灭。高速公路上的车流蜿蜒成一条光带,那些移动的红色尾灯,多像脐带中汩汩流动的血脉。视线渐渐模糊,三十多年前剪断的脐带,原来一直在时光里蜿蜒。
儿子工作后,回家成了春节限定的事。每年目送他返程的背影,转身我就会泪流满面。爱人笑话我是“数字时代的孟母”,可光纤里跳动的字节,何尝不是新时代的“临行密密缝”?如今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清早给儿媳蒸碗鸡蛋羹,傍晚守着灶台等儿子下班,闻着米饭香气从电饭煲里溢出来,竟比当年抱着襁褓还满足。
饭桌上常听他们讨论国际汇率、行业风口,那些英文缩写的术语在菜肴上方飞舞,像当年他作业本上歪扭的拼音,只是换了种我读不懂的字符。我似一个看客,插不上嘴,忽然想起他小学时,攥着铅笔在英语练习册上涂涂改改的样子。如今他分析宏观经济的神态,依然专注,只是我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轻轻擦去他写错的答案。他们聊起社会热点时,观点默契,谈笑间眼波流转,像两株并肩生长的树,这样的画面,让煎牛排的香气都跳跃起来,看到这样幸福和谐的场景,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孩子们怕我累着,买了洗碗机、擦地机器人。这些金属管家确实省力,只是偶尔,我会怀念拖布擦地摩擦声,那曾是我数十年如一日的家庭圆舞曲。如今这圆舞曲换了乐章,闲暇十分,他们常带我去公园看花展,看无人机掠过树梢送外卖,或去各种中西餐馆,品尝美食,儿媳给我讲解食材搭配,儿子则举着手机不停拍照——他们总说,让我放弃固守僵化的思想,打开眼界,感受新时代的科技成果,和时代同步。
昨天路过书房,听见噼里啪啦的键盘声。门缝里,显示屏的蓝光映着两张紧蹙的脸,他们的眉头比我药盒里的说明书更皱。医学论坛的页面在屏幕上不断刷新,儿媳压低声音说:“妈这个症状,我现在都研究透了”,儿子说“你现在都成医学专家了”。我很幸运,遇见这么孝顺又能共情的儿媳,同时我也很欣赏儿媳的睿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子很有眼光。我悄悄退回厨房,刀刃与砧板的碰撞声立刻淹没眼眶的热意。原来当年医院里那条被剪断的脐带,早已化作无数看不见的数据流,仍在他们的指尖为我续写着生命线。谁说父女母子一场,背影渐行渐远?这份特殊的亲情永远割舍不断。
我站在42层的阳台上,深圳的夜风裹着五月的暖意,远处高架桥划出光的抛物线。那些闪烁的红光,又像当年产房里跳动的监护仪。此刻,我思绪翻腾,已无睡意,坐在电脑前,让文字接住坠落的星光。不知不觉东方泛白,电饭煲提示音响起,保温灯由红转黄——原来最远的远方,始终亮着回家的坐标。脐带会风化在时光里,而灶台上的火苗,永远闪烁。




【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