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老动节》
作者: 相炜宁
当代人受潮流所迫需得买房买车,于是十之七八都忙碌辛苦,平日的周末也不得休息。一旦等到假期,才觉可以心安理得地放松一下,无论是出外旅游还是在家团圆、就近游走,总觉是人世的幸福。这当然是普通人家的情形,如果换作上层人家,心满意足的享受无疑会更高等。
今年逢着身体小恙与生活拮据,遂放弃了瞻仰祖国山河风光,拓宽眼界的打算。
五一的清早,破天荒地走向城中的五七路菜市场。换作平时,买菜买啥都是妻子在劳。今天主动请缨,还因年后一直闷在不见天日的工厂车间,实在太渴望见室外景物了。
早上七点,朝光明辉里各家店铺都已开门营业,大街上车辆电摩人影络绎不绝,各家早餐店门前都坐满了人,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一条条黄灿灿的油条接二连三地从店里往外端。赶到街西段的露天菜市场,只见大街两列停有各种车辆,无数的鲜菜摊放在车厢面着顾客,五花八门的应有尽有,看了叫人眼花缭乱。顾客不断走拢来,问价的叫卖的火杂杂地热闹。忽然瞥见街角有个流动理发点,女理发师正在给人理发。而自已两鬓的头发已长过耳际,当下见了,情不自禁走了过去。女师傅招呼我在旁边的一只塑料凳上坐。我看前头尚有两人在等侯,对她说先排个号,我转一转就来。
看那摆摊卖菜的,凡运载工具是微型汽车或轻卡的想必是常年的贩子,他们依时令贩卖疏菜或瓜果,总是不歇不停,然而大多数却仅见一人在料理,少有夫妇结伴的。猜想妻子忙在照管孩子上学。他们拉菜喜好凊一色一个单品,可能图的省事兼及采购时能讨个优惠价,售买时也对顾客有吸引力。假使幸运,譬如今天全市场茄子不多,偏是自己纯纯拉了一车,势必既能卖个好价又能早早结束。然而他们的神情却看不出眉开眼笑。想是长年风餐露宿,运气飘忽不定,早消磨掉了对生活的热情。
再看凡是开电摩或是崩崩车来卖菜的,菜品反倒丰富。摊主有男有女,不过年龄大都偏大。因是市场,他们不用高声叫卖,市场里花团锦簇着的都是人,顾客肩摩踵接着人来人往。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嘈杂,而是一种熙熙攘攘的热闹。卖菜的人不急不躁,安祥如画中人,放任顾客挑拣。整日面对着鲜嫩可爱又散发着香气的各种新鲜果疏无疑在谁都觉着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倏忽间感受到了一种平康安乐的喜气,觉得劳动者天经地义就该劳有所获,生活的稳实可靠与幸福就出自劳动成果能卖钱。随后可以布置想要的生活。
说到顾客那可真是大有风景,但不论穷富,在穿戴上却尽显时代风采。年轻的女性,尤其是工作优越或家境富裕的,不仅着装精致飘亮,人更活力四射。而男性只要工作悠闲,气质神情自有一种庄重和傲岸。打工人家的男女,给人的印象就只是来去怱怱忙忙,步履沉沉,似乎日里万机。
坐在街边槐荫树下理发,面前一个个光顾了市场的人拎着蔬菜在走,不禁让人感慨柴米油盐酱醋茶及蔬菜才是生活之常。城里的国泰民安民康物阜原来如此。想到这里一时觉得面前琳琅满目的蔬菜于人分外贞亲。转瞬间仿佛接触到了疏菜在田地里生长时的日晒气和雨露的气息。同时更感知到了务菜人的辛劳。
理毕发往回走时,清晨洒过水的路面尚是阴润润的,头上初阳里的新枝明净得实在可爱,是不夹杂一丝儿黄叶的青翠碧绿。五月里槐叶已经成阴,给人的感觉是阴凉清洁。初夏的节气真好,树木正处于蓬蓬勃勃的生长期。心想回去后再到田野走一走,好尽情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生动活泼。想起宋朝人描写万物生长的诗“竹萌抱静节,乳毂含淳音”,不由更来了兴致。
最近脚麻臀痛,拖着没去就医,出门步行了一段路,正欲歇缓一下再走。有幸遇着一位朋友迎面开车过来,他为我主动停了车。问明情况出人意料竟表示愿与我同乐。我不知他是真的有心还是想帮助我,对于他客气是用不着,于是我俩沿环线行驶了有七八里后,便出现在路边的麦田里。
久不出城的我,及至今天入了田地,见了麦子不禁瞠目结舌,连身边的友人也大惊失色。刚才在路行驶时,就觉得麦色奇怪,现在咫尺之间,完全看清楚了,麦子黄萎矮小得简直惨不忍睹!寻找长势最好的,也不怎么令人满意。什么原因呢?频繁听闻干旱大风的气象报道,然而不身临田地,丝毫想不到竟干到如此惨烈的程度。
骄阳下,草木庄稼都显得干巴巴的萎靡不振。我俩转过几畦麦地,几道果园,才发现了一处好庄稼,田里有位老者正忙着给麦浇水,水是从地头的水井里抽上来的,井是农家自打的细口浅井,抽上来的水弱弱的,叫人看了担心一时就会断流。
我俩随后与老人家攀谈,据老人讲,今年年份不好,从冬到立夏一直少有降水。同时当今的麦子品种又不耐旱,再加上接二连三地刮大风,好些麦子都半路干死了。“你看我浇了五茬水的麦田,麦穗长的还没有往年两茬水的大!”“旱年实在奇怪!前头刚浇毕,后头就干。”
我俩进一步与老人家扯闲话,问天时何故如此不济。老人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管后,竟叹息着说,“唉,都是人造的孽”“是人把天神激怒了?”“不是,”“那是怎么一回事?”“由北方的战火迸出的能量破坏了水汽循环,内陆的高压把海洋水汽的延伸顶住了,水汽循环僵死了。”
老者的话不禁令人惊诧,我冒昧问道“大叔,这话听着好像是他人的话?”“你说的对,这是我上大学孙子的话。我信服,也等于我的话。”
同伴的朋友接口道:“大叔,或许有着关系,但怕不是主因。”何曾想到,至始至终和颜悦色的老者顿时生了气,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俩说,“你们到底是城里人,只宜呆在城里。”
友人还想辩解,老人不等开口,随便把草帽一挥,竟把口中的烟气吹到我俩身上,呛得我俩连连后退。老人讥笑参半地说道“还不信么?”说毕,头也不回地走进麦田深处去挪动水管。只留我俩愣在田边发呆。
回去的路上,友人感慨不断。其中有句话亦教我大起共鸣。友人说:“乡下缺少知识,但不缺智慧和贵气,两者似乎都出自是非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