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二十二】
《书人叹》新韵
傅贺楠
书人纵有运锥功,两鬓秃成未可曾。
昔日孟尝门下客,弹铗犹讲叹鱼声。
注:锥:指毛笔。孟尝:指孟尝君。弹铗:弹击剑把。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弹铗作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指发泄对待遇的不满。
1. 对书工技艺与付出的感慨
技艺精湛却未得回报:“书人纵有运锥功”,开篇点明书工具备高超的书法技艺,“运锥功”形象地表明书工对毛笔运用自如,书法技艺娴熟。然而,“两鬓秃成未可曾” 却笔锋一转,描述书工即便如此努力,直至两鬓斑白,也未能获得应有的成就或回报。“秃”字生动地体现了书工为书法事业付出的心血,长期书写导致头发脱落,尽显其艰辛,而“未可曾”则强化了这种努力与收获不对等的遗憾,表达出对书工怀才不遇的同情与感慨。
以古喻今,表达不满:“昔日孟尝门下客,弹铗犹讲叹鱼声”,诗人借用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弹铗作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的典故。将书工比作冯谖,暗示书工如同冯谖一样,虽有才能,却在生活待遇方面得不到满足,只能像冯谖那样通过“弹铗”来发泄对自身待遇的不满。这一典故的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书工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处境,借古讽今,抒发了对书工所处不公平境遇的愤慨,以及对书工这种有才而不得重用、生活待遇不佳状况的叹息。整首诗通过对书工技艺、付出及待遇的描述,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书工的感叹之情,引发读者对古代文人墨客生存境遇的思考与同情。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
诗文视频解析
2025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