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自华
___世界读书日在阳逻文化中心读书交流会发言节选
(作者 陈海燕)
在这草长莺飞播种希望的美好时节,有幸参加由街道文化中心主办的读书学习交流会,有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我的心,滋润着我的读书热情。我虽年逾古稀,时间长河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容颜,但始终改变不了我对读书写作的情有独钟。酒不醉人人自醉,书不迷人人自迷。年青时,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是个文学青年。小学四级开始读课外书籍,初中、高中以及六年的军营生活看了不少中外名著,如高尔基的《我的童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乡下医生》,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清代的四大名著和现代的许多名家的名作。书能启迪心智,唤醒人的潜意识,书看得多,自已也就跃跃欲试,有写作的冲动,我那时就有个当作家的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生活的坎坷崎岖,命运的不济,使我不得不去为每天的一日三餐疲于奔命。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去实现梦想。但喜欢读书的习惯没有放弃,只要有闲得下来的功夫,我会见缝插针,忙里偷闲翻几页书,几张报纸才心里踏实。虽然与“头悬梁”、“锥刺股”,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的精神相差甚远,但与书为件与书恋爱的初衷却坚持了下来。读书写作,对于人的效力是个渐进过程,不像睡眠,睡眠好的人容光焕发,失眠的人眼圈乌青,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象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读书的人,慢慢的积蓄,慢慢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读书写作的效力就突显出来了。就象那爆米机,放进去的米,加热后就能在轰鸣声中变成香喷喷的米花。
我们这个年纪读书不为考大学,不为考公务员,但能够起到修养情操的作用,造就文明礼貌的书香气质,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的枯燥,充盈自已的灵魂。“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写作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如通神”。终于实现了我年青时想成为一名作家梦想。最终在我58岁那年,写成一本书《鱼贩吟》。由长江出版社出版了。正式走进了文学圈,并成为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写作过程虽然艰辛,九易其稿,历时四年,但它是我与文字谈恋爱的结晶,是米变成爆米花的质变。
带着墨香的书出版后,首先是《长江商报》给予了报道,随后《武汉晨报》用一整版的篇幅以“一个鱼贩的作家梦”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接着《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以“农民作家陈海燕的艰辛文学路”为题在晚上八点黄金时段播放了二十分钟对我的专访片。《武汉教育台》、《武汉一台》都市写真频道的记者寻踪而来,采访时他们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一个年届六旬的农民,每天早出晚归忙生计,哪有时间读书写书呢!我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能挤一点出来。每天少睡一两个小时,日积月累的坚持,不就有时间了 。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毅力就会像鞭子一样抽打你去坚持。书是我的知心爱人,它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我困惑时它给我指引方向,在我悲伤时,它给予我安慰,在我喜悦时,它与我一同分享快乐。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有着独特魅力的佳人,它们或温婉,或豪放、或优雅、或深邃。用各自的故事和情感吸引我与它恋恋不舍,倾心交谈。至于写书则是情浓意厚与梦想交融的冲动。更是社会底层人物命的传奇故事促使我责无旁贷要把它记录下来。事情过去了许多年,当年记者们纷至踏来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下,“素人写作”而且是一个年届花甲的老头,有妙作的热点,另一方面写底层人的生活。有感染力和共情力,是“第一现场”的“一手经验”。我不是生活的观众,是其中的一员,是忠实的记录者。专业作者没有这种生活经历,他的笔尖就不会涉及鱼贩子,这也是记者感到有新闻点的地方。媒体的争相报导后,有人质疑我的昙花一现, 为什么不能象余秀华,王计兵他们那样红火起来。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写作功底和韧性是欠火候的,跌宕的人生,消磨掉许多痴恋的热情,艰辛的生计迫使我不能深耕文学沃土,并不可逆地任岁月蹉跎。这多年除写了个中篇小说《歌舞足道》外,就没了下文。零碎的时间,零星的创作精力和方向以写散文和诗词为主。欣慰的是有多篇散文先后获得过全国征文比赛等级奖和优秀奖。写格律诗,我原本是个门外汉,是十年前上老年大学跟随诗词名家黄小遐老师学习才粗通门道,虽然成为了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但学诗路上至今没有毕业,也没打算毕业。“老年释重志无伤,四季匆匆自有章,常恨此生知识少,晚年翻作读书郎”。因为学无止境,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与文字结缘的挚爱。
对于热爱读写的人来说,我有几点体会与之分享。
第一,这是很好的休息。劳作之余,泡杯茶,抽支烟,懒懒地靠在沙发上看看书或看看报,既增长了知识,也认识了世界。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通过读书获得的。
第二、只有不间断地通过学习为自已“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持续地在写作中释放新能量,高产高值占领新高地,你要关心文坛动态,关注社会热点。你孤陋寡闻,闭门造车,写出的东西没有新意,打不动人,也就没有人看。
第三、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是文明传承之途,是国家兴盛之要。从历史书里你可以读到华夏五千年的沿袭传承,可以了解唐明皇,杨贵妃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名人传记里你可深刻理解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志情怀,能崇尚伟人品格。从文学作品中你能看出朱自清的春天是欣欣然,风轻悄悄的,䓍绿茵茵的,抖擞精神的春天。丰子恺则不同,他的春天是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春寒、春愁、春怨的春天。穆旦的春天是光、影、声、色,都迷茫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第四、可以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语言的学习是基础,口语式的表达与文字的表达是有区别的。我看书有个习惯,遇到好的词句,寓意饱含哲理的锦句妙语,我会做笔记,几十年里,我的读书笔记有几十本,几尺厚,有百万字之多。莫言的文字有种哲理之美。字里行间,或托一物,或借一事,或捕片云,或吸滴水......来阐发哲理,以显美丑,褒贬世事,打开篇章内奥秘的窗户,成为点亮题旨的晶莹之光。贾平凹的文字有种飘逸之美,那种陕西方言的自由活泼,无拘无束,浮想联翩,犹如飘忽的白云,拂曳的丝带,使人如入仙境。陈忠实的文字比较考究自然,有时接近口语,但自有情致。自然美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散步,一举手一投足,潇洒自如,一侧首一回眸,顾盼生辉。鲁迅的语言象匕首,象投枪,有种犀利的锋芒,针对反动文人,反动政府,他一针见血,旗帜鲜明,直指嘴脸,风吼雷鸣,轰轰烈烈与之斗争。他的文章有种呼啸的、轰鸣的、浩荡的雄浑之美。
大家知道读与写都是与文字打交道。我痴迷文字,我把与文字的热爱比喻成我和文字谈恋爱,一谈就是近六十年,有人笑我痴,有人笑我傻,有人笑我迂,可我就是断不了与文字的情缘,爱它爱得如痴如狂。我为它,可以顾不上吃饭,为她,可以一夜不睡觉。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向同学借到一本《林海雪原》,那时家里穷,兄弟姊妹多,生活非常困顿,我爱读书,但无钱买书,只有向家境好的同学借书看。但他有个时间限制,只借一天。头天中午放学拿到的书,第二天上午上学要还给他。我就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看,下午上课把书放在抽屜桌看,晚上放学,我们那时没有家庭作业,好多人放学后要拿毛镰去割一箢箕柴。而我躲在房里看书。放学冇去弄柴,怕老头老娘骂我懒,夜饭也不敢吃。晚上在煤油灯下继续看,由于被少剑波,杨子荣,座山雕这些正反人物的斗智斗勇,后续故事的情节吸引。也是因为天亮上学必须还书,三十多万字的书我硬是一气读完。家里没有钟表,不知到了几点,只晓得一灯油已见底,鼻子塞满油烟灰,眼睛肿胀模糊的倒床就睡,睡下没一会鸡就叫了。
我与文字谈恋爱,为它走路也想它,上厕所也想它,洗澡时也想它。灵感来了,哪怕衣衫不整,也要披灯夜读,为了它,哪怕找个香烟盒,也要记下对它爱的点点滴滴。大凡有写作的经历的人都知道,写是一个费神费力的劳动。要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足够的语言词汇,足够的文章架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细心观察,调动生活积淀的思维能力和讲好故事的能力。如何让读者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并有感染力共情力。这就需要反复修改,精准炼字炼句推敲。这时整个人就会沉浸其中。包括上厕所,洗澡走路,你脑子里都在考虑这些问题。记得我写纪实小说《鱼贩吟》时,因为要养家糊口,凌晨三四点要去贩鱼卖鱼,只有晚上才是与文字。谈恋爱的时间。有时晚上写几百字到一千多字,有时头脑断链卡壳,坐个把小时,冥思苦想,烟吸了半盒,就是写不出一句话来。有时灵感来了,思结绪飞扬,笔走龙蛇,写一两千字也还兴致盎然,直到时间转了钟才勉强睡下。头脑卡壳写不下去的时候,干脆把笔一丢,躺下睡觉。这时你能睡得安神吗,躺下来你还得睡在床上琢磨,要写的这段故事或这句话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更贴切更合理,让读者感到文雅又能心有灵犀。当头脑乍现,偶来灵感,得赶紧找一张纸,哪怕是烟盒纸,披衣起床把它记下来,生怕忘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我是深有感触。我与文字谈恋爱,结晶就是那一部部作品,长篇小说《鱼贩吟》,中篇小说《歌舞足道》,还有几十篇散文,随笔,游记,五百多首格律诗词。这些作品一旦发表,就如十月娘胎的婴儿一朝分娩,我就有又做一回父亲的快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年逾古稀人已老,我留给世人的有我的小说,散文、诗词。生而为人,在世上走一朝,总算留下一些印痕,“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生不过三万天,在时间的长河里也是稍纵即逝。如有朝一日,我飞往天堂,我会欣慰而坦然地说,我与文字有过热恋,此生无悔!
【 勤奋的农民作家,三套车文学绽放他的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