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学研究院

作者简介:
欧阳薇荪,笔名:鸥洋,大学中文本科毕业,新闻研究生。
1984年考入杭州日报,从事新闻报道;杭州日报主任记者,爱好文学。现居杭州市,已退休。
现任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中国雨巷文学社特别助理、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但丁.阿利吉耶里 - 意大利
文学的随想——文学自由
作者:鸥洋 - 杭州
文学从来就是自由的。
从上古岩洞壁画,结绳纪事,原始歌舞到文字的创制,竹简记史到羊皮纸与纸张的发现发明,从口头说唱,歌舞到完整的纸上文字记录,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活跃于民间和人民生活的文学,是人类心灵意识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其本质和要求是自由的。
文学是人学,反映的是人的心灵和相互关系,总体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文学是精神领域的创造性劳动,它的前提同样是自由。
没有自由,就没有文学的鲜活生命 ,没有自由,也没有文学对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的真实反映。
华夏文化中的文学源远流长,有桎梏,也有自由。桎梏来自宫廷,而非民间。
“诗经”与先秦文学反映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与社会生活,有人们农耕,狩猎,祭祀,战争与爱情,人伦风俗及历史事件的样貌和过程。
尽管其中有统治与奴役的压迫与鞭痕,有桎梏,但仍让读者看到心灵的自由和客观的描述,有时还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清新明朗和质朴。
“氓”讲怨妇之苦,”浏”讲牧野闲情之乐,静女赞美情爱的活泼自由,即使像”郑伯克段于鄢”,也在刻划统治者之间的严酷斗争与老谋深萛中,展示了人性的共情与自由的一面。
庄子的逍遥游,可谓是先秦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鲲鹏展翅,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直上,水击三千里,竭尽想像之能事,也足见其自由无羁的心境。
封神演义的呼风唤雨,人神争斗,山海经的奇闻轶事奇幻莫测,与靓女仙姿的扑朔迷离等,表现了华夏历史生活的悠远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而自由,心灵的自由创作的自由就是这种精神创造的先决条件,遥想这种自由,心心念念的自由,不知于何时何地,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了。
登山临水,常有历史兴衰与时代变迁之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不仅慨叹时势变迁,也为文学的无形的桎梏而感叹。
时序迭代,情随事迁,春风沉醉西物之日,物华天宝竞射之时,那婉约的豪放的作家作者们安好如昨,而心中可有抒写性灵的涟漪波动,那自由的心灵和自由的创作哪里去了?
那楚辞的清丽悠然见南山的旷远,那唐诗的大气那宋词的雍容,那大江东去的自由豪情哪里去了,难道田横五百,归来尽封侯,难道严嵩的青词压住了文天祥的正气歌?难道人们永远停留于于罗曼-罗兰的自白之中一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从古代希腊罗马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世界文学,文学的自由趋向始终是一条不变的经线,城邦的民主政治让人暢想生活的自由意志的自由。
人们要睁了眼看世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大师,悲剧艺术的独到刻划,酒神颂的喜气洋洋,尽显出人类艺术童年期的率真质朴——
这是自由的号角与心灵的表述。
荷马史诗,海波汹涌中的战帆,像鹰一样飞翔的战神,为美人海伦而战的特洛伊战争,那守城老兵的窃窃私语,多么壮美的画面,多么传神的描述!
那斯巴达克思奴隶起义大旗,映着维苏威火山的夕阳,角斗士的号角与小路上的马蹄声,浮雕般的奴隶英雄形象,仍然那么激动着被奴役的人们,为什么见不到吾土吾乡之作家作者,有精神上的八面来风和通透自由?
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学的创造性常常取决于自由的思想和不带压迫性的空间,即使有政治上的压迫也不能改变文学具有的相对独立的自由。
在残酷的中世纪终了时,出现了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他写出了“神曲”,为暴君,魔怪,市民和善良的人们安排了天堂,人间和地狱,“神曲”像海潮卷过了沉寂的海滩,呼唤着呐喊着一个新世纪的到来....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用哈姆雷特,用鲍西霞,用罗密欧和朱丽叶,唤来了人文主义的曙光闪耀一一自由的火花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试问吾土吾民,戴着桂冠披着枷锁的作家为何还在历史的梦中沉睡,为何还在吮吸慈禧深宫禁院的腐臭?
龚自珍要借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材,鲁迅的“狂人日记“发出过时代的呐喊,邹容的“革命军”旗帜于昆崙山巅猎猎作响,胡适的自由呼喊与拜侖雪莱遥相呼应。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应祸福避趋之?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浪潮过后,“宫庭文学““谀颂文言已然是历史的行尸走肉,“平民文学“山林文学”呼唤着文学自由的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献出你的热情唱出你心中的歌,相信21世纪依然有陈独秀先生,依然有胡适先生、依然有鲁迅先生,感于时事之变化,适应人群之需要,推动历史之变革。
红日出山临大海,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朋友们集结起来向新世纪的曙光敬礼,如陈独秀先生那样托出大炮擂响战鼓吧,如鲁迅像大树站立于大地之间,让“文学自由”的新文化运动号角在广袤的大地再次响起来吧!
2025年5月2日

莎士比亚 - 英国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杭州文学研究院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院长:陈继业 常务院长:毛建一
副院长:王志成 、雷建芳(兼秘书长)
杭州文学研究院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