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枫荷:神奇的本草
文/李广昌
在粤北南雄邓坊上湖中医村,有五千多株珍稀的半枫荷静卧于云雾深处的山坡。当晨光穿透山岚,照射半枫荷林时,那些形似枫叶又似荷叶的奇特叶片便开始在风中摇曳,叶脉间散发着金缕梅科植物特有的灵气。这片被中医药人视若珍宝的秘境,是大余县民间中医药传承协会会长黄冬生,二十多年前在这片山林中洒下汗珠的结晶,现在这些犹如参天白杨的半枫荷,正以千年本草的智慧,谱写着现代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半枫荷异物同名品种达6种之多,它们分别来源于梧桐科,五加科,樟科,金缕梅科等有4个不同的科。功能,主治均相同。
金缕梅科半枫荷是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灰褐色,叶片革质,变型,常为卵状椭圆形,偶为掌状3裂,就如《岭南釆药录》所载:''半枫荷,木本,同一株而其叶有两种,一种似枫叶,一种似荷叶…"这种"一叶分阴阳'',跨越植物形态学常规的构造,让人们按奈不住对其神秘面纱的探视。
半枫荷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味涩,微苦,性温。既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又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一般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脚气,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手足酸麻无力,跌倒损伤,扭挫伤的治疗。其叶一般用于外伤出血。
民间喜欢用半枫荷鲜叶捣烂或焙干研末撒患处,治疗外伤出血;用鲜半枫荷适量水煎或加甜酒调服治疗跌倒损伤;用半枫荷根适量加公猪蹄,和水同煮熟,去渣服治疗半身不遂;加猪瘦肉同炖或同鸡蛋煮服可治疗偏头痛,头痛,腰痛。
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富含挥发性成分,酚类与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光镇痛。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半枫荷对人们的贡献不可小窥,然而野生半枫荷随着森林的过度开发,一度濒临绝迹。直到二十年前,酷爱中医药的上湖村民,黄冬生几经周折搞来半枫荷种子,终于在上湖村的山岗重新扎下根系,形成如今蔚为壮观的半枫荷林海。
漫步半枫荷林间,能触摸到上湖中医村独特的种植智慧。十多米高的乔木层是半枫荷舒展的华盖,林下山沟种铺了不少溪黄草的地毯,这种垂直种植体系,既模拟了原生植被结构,更暗合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之道。
当人们在城市在追逐科技幻影时,黄会长选择与半枫荷共同生长。每当山风吹拂沙沙作响的半枫荷叶子时,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最好的药方,永远藏在大自然的褶皱里。这片半枫荷林,既是中医药重显薯光的见证,更是现代人重寻天人合一的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