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
文:刘连成
2019年9月6日午后,我们来到了敦煌境内最大的沙漠“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此刻,我仿若一头扎进了一幅历经千年仍未干涸的水墨长卷。微风轻携细沙的呢喃,悠悠掠过耳畔,娓娓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令我瞬间沉醉于这如梦似幻的景致里。
站在刻有“鸣沙山月牙泉”的巨石旁,指尖轻轻摩挲那斑驳的字迹,岁月的沧桑之感在掌心缓缓蔓延。我举起相机,将眼前的一切定格:巍峨的沙山宛如金色巨龙横卧天地之间,连绵起伏,气势恢宏;澄澈的月牙泉恰似一弯碧绿新月,镶嵌于广袤沙漠之中,静谧而柔美。二者相互辉映,刚柔并济,诉说着千万年来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深情守候,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肃然起敬。
最为浪漫的,当属攀爬沙坡的过程,那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较量。沿着固定好的梯子缓缓向上攀爬,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挑战。脚下的细沙绵软,却又暗藏阻力,汗水顺着脸颊悄然滑落,浸湿了衣衫。然而,当我终于登上沙坡顶峰,俯瞰四周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沙漠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耀,恰似一片金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远处的沙丘线条柔美,犹如少女的裙摆随风轻舞,与天际线完美融合,美得令人陶醉。
漫步在沙漠中,每一步都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仿佛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远处错落有致的传统建筑群落,飞檐斗拱间,透露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为这片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我与同行伙伴们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欢声笑语在沙漠上空回荡,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将这难忘的瞬间一一珍藏。
老伴与同行旅友王丽华的彩色丝巾在风中肆意飞扬,如灵动的精灵。她们站在沙丘之上,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这自由而美好的一刻。灿烂的笑容仿佛一束明亮的光,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相机镜头里记录下这动人画面。
夕阳西下时分,是鸣沙山月牙泉最美的时刻。金色的阳光倾洒在沙漠上,将整片沙漠染成绚丽的橙红色,如梦似幻。我伫立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感受着微风轻柔的抚摸,聆听着沙粒的轻声细语。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喧嚣都被抛至九霄云外,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和游客们或悠然漫步,或嬉笑玩耍,或静静欣赏着这醉人的美景,欢声笑语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我站在成群的骆驼身旁,轻轻抚摸它们厚实的皮毛。周围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仿佛将我带回了千年前的丝绸之路。随着骆驼缓缓起身,游客们坐在驼背上,随着它的步伐轻轻摇晃,感受着古老商道的独特韵味。整齐排列的骆驼队伍,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在沙漠中蜿蜒前行;远处或活动或休息的游客,点缀在金色的沙海之中,与蓝天白云、巍峨沙山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大漠风情画。
在“敦煌生态文化地标”的石碑前,在刻有“月牙泉”“鸣沙”大字的石头旁,我久久驻足。周围的树木垂下枝条,为人们遮挡炽热的阳光,带来一片清凉。游客们或静静坐着拍照留念,或低声交流旅行的感悟,享受着这悠闲惬意的时光。站在高处俯瞰,蜿蜒的小路穿梭在沙漠之间,如同一条细细的丝线,串联起无数欢乐的身影。我和老伴牵手在沙滩上跳跃、欢笑。幸福的笑容与背后壮丽的沙海相互辉映,成为了这片沙漠中最动人的风景。
坐在柔软细腻的黄沙之上,看着面前排列整齐的越野车,内心充满对未知的期待与兴奋。连绵起伏的沙山,如一个个神秘的梦境,等待着我去探索。鸣沙山月牙泉,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它独特的魅力,为我编织了一场与时光的浪漫邂逅,让我在这次西北之旅中,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