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作者:憨子
提要:
在本章里,老子依据矛盾转化的原理,指出政治宽厚清明,老百姓就会淳朴敦厚;政治繁苛严酷,老百姓就会奸猾狡黠。他建议领导者要“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即要始终坚持做到品行端方正直但不生硬,做事要有棱有角但不刺人,性格直率坦诚但不放肆,光明磊落但不刺眼。这“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也应成为我们的修身处世格言。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⑪。
[注释]
①、闷闷:音mēn mēn,不做声,闷声不响,联系前文,有不或很少发号施令的意思,强调无为。②、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③、察察:明辨,清楚,有管理得过细,严厉、苛刻的意思。④、缺缺:狡黠、耍小聪明,有抱怨、不满足之意。⑤、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正常;奇,邪、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⑦、人之迷,其日固久:迷,迷惑;固,已经;本句意为人们的迷惑已经很久了。⑧、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⑨、廉而不刿:廉,棱角;刿,音guì ,割伤。此句意为:有棱角而不刺伤人。⑩、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⑪、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译文]
政治宽厚不乱作为,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管的细,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身旁;幸福啊,灾祸隐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灾祸与幸福的界限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的随时会转变为邪的,善随时会转变为恶的,人们对此的迷惑,由来已很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品行端方正直但不生硬,做事有棱有角但不伤害人,性格直率坦诚但不放肆,光明磊落但不刺眼。
【解读】
本章中,老子用矛盾转化来进一步阐述他的治国观点,要国家管理者必须做到四点:品行端方正直但不生硬,做事有棱有角但不伤害人,性格直率坦诚但不放肆,光明磊落但不刺眼。
本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老子开篇就强调他一贯的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指出国家政治宽厚清明,不胡乱作为,老百姓就会淳朴敦厚,如果政治繁苛严酷,管得过多过细,老百姓就会变得奸猾狡黠,对政府充满抱怨。
第二个层次,老子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告诫国家领导者,很多事情都是祸福相依,一个人的做事,一个政府的决策,是祸是福很难判断,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界限,还可能随时转化,好事变成坏事。人们对这种转化已经迷惑很久了,不能不引起特别的关注。
第三个层次,老子告诫国家领导者,为了防止政治由好转化为害,好的国家领导者(圣人)要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即要始终坚持做到品行端方正直但不生硬,做事要有棱有角但不刺人,性格直率坦诚但不放肆,光明磊落但不刺眼。
当然了,老子的本意是告诫掌权的人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但他在第三层次提出的“四要四不”原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处世做事的重要原则。现实生活中,很多很有能力但却最终不能得到领导认可,奉献很多但却没有好的结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犯了老子这里所说的“四不原则”。
但我今天想说一个坚持“四不原则”而走向成功的布衣皇帝。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先主刘备。
三国乱世,多少豪杰之士竞相登台表演,但最后胜出的只有曹操、孙权、刘备三家。曹操、孙权都有豪门望族和先辈官场积累的背景,唯独刘备是织席编草鞋的草根。虽然他自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民间评论三国鼎立,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靠人和。这个“人和”就得益于他所持的“四不原则”。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还在少年时就因为品行端正,为人豪爽正直,“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深得当地豪侠拥护,大家都争着依附他。甚至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都为他的人格所折服,给他大量资助,成为他后来起事的资本。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对人才毕恭毕敬的礼贤下士态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刘备的平易近人,即使不是士人的普通老百姓,他都能谦恭以待,与他们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选择,因此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深得民众拥护。史载,他在新野兵败之后向江陵撤退,原刘表的部下、荆州士人还有当地百姓纷纷十余万众携家带口随他逃亡,为此行军速度极慢,日行仅十余里。有人建议他扔下百姓迅速进入江陵,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但刘备却说:“想要成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结果被曹军追上,损失惨重,老婆死于乱军之中,惟一的儿子也差点丢失。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价刘备:“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备的成功之路跌宕起伏,每次的失败原因不一而足,但与历史上的其他君主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抱怨部下的行为,即使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投奔了他的死对头,他也都能以礼相待,正所谓君子分手,不以恶意相加。最为典型的是黄权,刘备入蜀时他极力反对刘璋接纳刘备,刘备与刘璋反目后他又积极帮助刘璋对付刘备。但刘备入主蜀中之后非但没有加罪黄权,反而委以重任,封为镇北将军。后来刘备伐吴失败,黄权率领江北的蜀军向死对头曹魏投降,刘备不但没有怪罪,还派人将黄权的家眷完整安全的送到黄权身边。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对此做出了高度评价:“臣松之以为汉武用虚罔之言,灭李陵之家,刘主拒宪司所执,宥黄权之室,二主得失县邈远矣。诗云‘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裴松之说得多好啊!用老子的话评价刘备,这刘备就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领导者。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型教师,曾任陕西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专业委员,现任《检察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咸阳秦韵诗文学会会长。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以及多种教辅读物。主编出版《坡刘村志》、《咸阳人》两部百万言方志以及《草根憨语》等书,有《生死孽缘》、《儿媳要嫁前公公》等中短篇小说,《两个肉夹馍》《屈原的冤屈》《明主怎样变为蠢猪》等多种散文在《检察文学》、《白鹭文刊》以及《人民网》等著名网站发表。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