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也是“苏州工匠日”,苏州市“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1030”产业服务沙龙据活动在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近百名苏州“1030”产业劳模工匠助企技术服务队成员、企业代表相聚现场,匠心闪耀,见证职工创新的无限可能。劳模工匠大讲堂讲述奋斗者故事
匠心,是焊枪下永不熄灭的弧光,是图纸上精益求精的刻度,更是苏州迈向“智造之城”的底气。“工匠精神从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焊枪下0.01毫米的执着,是3000℃高温中的坚守,是百万次重复后的突破。”活动上,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泮延镇带来主题分享,生动讲述了自己从一名焊接学徒到焊接大师的蜕变。自2019年起,他依托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影响并带动周围更多职工走技能成才之路,培养焊接学徒70余人,技能提升达300人次,不断增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他现场寄语青年职工,用“三维成长”定义人生——学三门技术拓展技能边界,会两门筑牢根基,精一门锻造绝活,做新时代的“π型人才”。
创新,是破局的利刃,更是时代的脉搏。苏州市劳动模范、张家港华裕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工程中心主任兼技术部副部长马小强围绕AG600用钛无缝管项目分享了自己的“创新日记”,展现出“职工创新的N种可能”。
2024年,市总工会开展苏州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和“五⼩”活动的征集、认定和扶持工作,苏州市级扶持推广100项重点项目。全市34项成果入围全国“五小”展示,三项成果被认定为全省职工“五小”活动省级优秀项目。
“不管是成就国之重器的重大革新,还是源于生产一线的‘五小’创新,都是助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源头活水。”市总工会劳经部部长杨晓文表示,工匠精神既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是对时代使命的主动担当。这份执着与坚守,正是“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跨越的“精神密码”。
百项助企服务清单赋能产业创新突破
创新需要平台,服务更需精准。现场,“苏州市劳模工匠百项助企服务清单”正式发布。百项服务覆盖苏州十大产业集群,凝聚着全市劳模工匠助企技术服务队成员的智慧与担当,如同星星之火将为“苏州智造”燃起创新突破的燎原之势。
助企服务落地,更需政策护航。现场,《苏州市工匠人才培育实施方案(2025—2029)》《关于开展深化“红色工匠”品牌建设 进一步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方案》先后发布,为匠心之火添柴,为创新之路架桥。“两份方案将通过技能提升、产教融合筑牢产业人才基石,以党建领航传承工匠精神,实现技能培育与红色基因传承双向赋能。”市总工会副主席吴洪斌表示,在两项方案的协同发力下,将进一步加速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苏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的“人才引擎”。
活动现场,举行了劳模工匠实训导师聘任仪式和苏州市重点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师徒结对。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育对象、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雷雨田,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泮延镇等“大咖导师”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让工匠精神在师徒相授中生生不息,带领新生代工匠书写新的“苏匠传奇”。
双线融合助力职工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原来除了劳模工匠,普通一线职工也可以有这么多创新成果!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我也要学会钻研创新!”本次“1030”产业服务沙龙以“匠心助企·智创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推介”双线融合的创新形式,搭建起职工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广阔平台。
沙龙活动结束后,苏州市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区内人头攒动。现场分为五个展示推介模块,分别为职工创新成果、职工发明专利、职工先进操作法,“五小”活动成果和“安全隐患随手拍”优秀案例,共集中展示推介百余项2024年度优秀创新成果。
展示推介中,既有立足岗位精钻细研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职工小改革小创新,也有扎根一线技术攻坚取得的发明专利;既有青年产业工人研发的精湛工法,也有“老法师”改良的精密装配口诀……这些从生产实践中迸发的智慧火花,印证着“创新不问出身”的真理,更诠释着“工匠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苏州市总工会主席陈嵘表示,这次活动既是对劳动者无限创造力的礼赞,更是向全社会发出的创新邀约:在苏州,每一位职工都是潜力无限的创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