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野辣蓼
文/李广昌
在南安东山村岭背的山脚下,山坡灌林丛,溪谷沟边等处总能碰到一丛丛火炭母草正以匍匐的姿态书写着茂盛生命的诗行。这种农村常見的蓼科植物,是多年蔓性草本。全株有酸味,茎浅红色,具有红色而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叶面有"V"字形暗紫色纹,犹如一只灰黑色的蝴蝶伏在叶面上,叶脉紫红色;叶柄浅红色。头状花序,花小,白色或粉红色。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在饥荒的年代火炭母草的嫩苗,用水洗净,开水焯熟,再用清水漂洗,滴干可用来炒食。
火炭母草还有:赤地利,苦荞麦,冷饭团,清明山水,火炭毛,乌炭子,山荞麦草,地肤蝶,黄鱔藤,晕药,火炭星,花脸晕药,野辣蓼等雅号。
火炭母草始载《本草图经》。味辛,苦,性凉。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火炭母草既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又能平肝明目,活血舒筋。多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痈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呜,角膜云翳,跌倒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火炭母的药用智慧深藏于朴素的形态之中,全株含有B-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沒食子酸等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火炭母草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乙型肝炎病毒,降压等作用。现代西方医学用其科学数据印证了古人千年传承的智慧。
民间喜欢用火炭母草和海金沙捣烂取汁,冲开水,加糖少许服,治疗赤白痢疾;用鲜火炭母草适量,水煎服,治疗湿疹;用鲜火炭母草洗净,捣烂取汁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用火炭母草,煎水坐浴,另外用火炭母草晒干研粉,冲洗后局部喷撒。两者交替使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人们还喜欢用火炭母草,配海金沙,地胆草,甘草水煎代茶饮,防中暑。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制成100%的火炭母草滴眼剂,滴眼,治疗角膜云翳,斑翳,白斑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听到《植物名实图考》:"火炭母草,宋代《图经》始著录。今南安平野有之…"的远古回声,仿佛看到清朝的吴其濬这位伟大的植物科学家,就在这一丛丛的火炭母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