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青春在战场上共振
二师 纪晓荣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近耄耋之年的我,不禁回忆起青春时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心潮澎湃仍然激动不已……

1969年3月,我在北京入伍,终于实现当兵的梦想,我在部队生,在部队长,当兵是我从小的理想,因为我是“军队的女儿〞。
我的父亲是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军人,七·七事变,卢沟桥的枪声打响,战争爆发,父亲一个16岁的师范生,投笔从戎,告别逃难的父母,毅然决然投身抗日的队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狠狠地打击侵略者,他们在战火中浴血奋战,在枪林弹雨中,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杀敌,转战大江南北,勇敢前进,直至全国解放。母亲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父母把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战火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我的榜样,是我继承革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训完毕,我被分到铁道兵二师,二师在越南执行援越抗美战斗任务,终于要上前线了,我热血沸腾,我激动不已,心中默念着,爸妈,你们放心吧!女儿一定要为你们争气!
我们28名被分配到铁二师的女兵,在友谊关前庄严宣誓,誓死保卫祖国,为“五个伟大”争光!我们离开祖国,进入越南,来到师部,其中10个女兵被分配到师直通信连,成为光荣的通信兵!
通信兵是战争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没有通信联络,军队就是“聋子”“瞎子”。军情不畅通,部队首长无法指挥,就要打败仗,通信联络畅通,首长指挥畅通无阻,军队就战无不胜!通信兵在战争中必须政治坚定、技术精通、勇敢顽强、分秒必争!保证通信联络时时刻刻都处于畅通状态。
为了自己能够达到通信兵的严格要求,为了自己能够完成战斗任务,为了成为战场上合格的通信兵,我们刻苦学习通信知识、刻苦学习值机、守机,在深山密林中熟悉通信线路,不怕艰难困苦,披荆斩棘,克服炎热、皮肤过敏、毒蛇侵袭等困难,完成任务。在实战训练中,锻炼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不同复杂地形中,排除干扰、排除重重困难,接通战地载波机、总机,达到战地通信联络畅通。
我们就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勇敢地挑战种种困难,向革命先辈学习,向老兵学习,终于把自己锻炼成合格的通信兵,胜利地完成了神圣的使命!

1970年7月,部队奉命回国,转战襄渝铁路战线,不辞劳苦,跟随部队行军,进入秦岭、大巴山,来到陕西紫阳。紫阳这个处于大巴山崇山峻岭中的小小县城,原始落后贫穷,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地方,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首先,我们在这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设载波、总机,复杂的线路,无误的接通,上至北京铁道兵总部,下至各团、各营、各连,机关司政后各科室、各位首长,统统接通,保证首长正常指挥,保证部队作战指挥,我们夜以继日战斗在岗位上,胜利完成部队通信联络任务。
在正常完成通信联络任务之外,我们还要参加营建工作。我们搭帐篷,盖干打垒的房屋,到山下背石瓦,到河坝背煤、背柴、背粮食,从来没有干过的活儿,从来没有吃过的苦,从来没有遇过的困难,我们干了,我们吃了,我们一一克服了,终于完成了在紫阳大山上安营扎寨的任务,完成了通信联络任务,在大巴山里苦战五年。
几十年过去了,白发苍苍的我已近耄耋之年。在最合适回想青春的日子里,泪眼婆娑而又面带笑容地与青春的对话。父母的青春在抗战的硝烟里闪光,我的青春献给了援越抗美战争、献给了襄渝铁路线。两代人的青春各有风采,两代人的青春在战场上共振。

作者纪晓荣
槛外人 2025-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