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日出,有人喜欢日落。我在大海邮轮上见过日出日落;在青藏高原山巅上见过日出日落;在乡村空旷的田野上见过日出日落。我不会因为眼前的日出日落而惊叹,不会因为晚霞染红了云彩而惊叹,更不会因为房屋和竹树像披上金色纱衣而惊叹。
——《踏青随想》
踏青随想(外一篇)
文 / 陈全刚
踏青,一人可行,几人皆可。步行或骑车,随心情而定。
乡村闲人踏青无需舍近求远,出门就是春色。青草、绿树,更多的还是各色各样不知名的野花,这里一片,那里一片,这里几朵,那里几朵,在空旷的大地上随意铺展,自由散落。走多远,看多久都不会乏味。
昨天下午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我独自步行在老家马牧河边的堤埂上,左边是开满油菜花的农田,右边是流水潺潺的马牧河。河边有很多钓鱼爱好者,看了几位,大都收获甚微。有两位仁兄头戴白色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看不出年龄,就像电影、电视中的地下工作者用钓鱼方式掩饰正在交换情报。
我刚走到他们身后,其中一位略微抬了抬头,问我,那边怎么样?我说他们不如你,一条也没有钓着。接下来我们就彼此沉默。我蹲着看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就沿着马牧河堤岸慢慢前行,在灿烂的阳光和明净的蓝天下,几只白鹭在浅浅的马牧河水中览食。庄稼地边、田间小路,刚刚露头的小草缩头缩脑、躲躲闪闪,怯生生地露出一脸笑意。
看到马牧河缓缓的流水,想到古人踏青就有“曲水流觞”的游戏。说的是早春三月,一群闲得无聊的文人,在曲曲折折的小溪旁边依次而坐。小溪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吟诗作赋。这个典故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得名。
我觉得这种饮酒方式虽然特别,但要看对什么人。不太喜欢饮酒的人,为了附庸风雅,那自然是一种乐趣;喜欢饮酒的人,又想凑热闹,那就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试想,溪水旁坐满了人,酒杯慢慢流动,停在你面前的概率极低,等半天轮不到一杯,还不如自己抱着酒瓶喝得痛快。
一路走一路看。风和日丽,春风拂面,大地新绿,花儿开放,小鸟啁啾,田园灵动多姿,到处一片莺歌燕舞。这样的美景,城市是看不到的。春天属于郊外,属于乡村,春天是乡村的专利。
看到田间一遍葱绿,麦浪起伏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忍不住就去田埂上坐一坐。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屁股感觉有一丝丝凉意,这才想起,老婆还在家等我掌灯吃饭。
回家路上,太阳渐渐偏西。余辉抚摸着大地,落日美景绚烂多姿,天边一片金黄,四周的房屋和竹树就像披上了一件件金色的纱衣。不知是霞光染黄了金色的菜花,还是金色的菜花染黄了天际?
有人喜欢日出,有人喜欢日落。我在大海邮轮上见过日出日落;在青藏高原山巅上见过日出日落;在乡村空旷的田野上见过日出日落。我不会因为眼前的日出日落而惊叹,不会因为晚霞染红了云彩而惊叹,更不会因为房屋和竹树像披上金色纱衣而惊叹。唐代诗人李商隐早就说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现在是初春,清明过后就进入了暮春。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花儿进入暮春就会随之消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是让我们去拥抱美好的初春吧!
闲话夫妻称呼
我们看宫廷剧、历史剧和古装戏曲节目时,剧中有很多丈夫对妻子的称呼晦涩难懂。皇帝称呼妻子为梓童;商人称呼妻子为贱内;文人雅士称呼妻子为拙荆、执帚;秀才称呼妻子为娘子等等。
为此,我专门上网查找了梓童、贱内、拙荆、执帚这些晦涩难懂的称呼,同时还查了一些现在经常使用,但仍然是一些似懂非懂的称呼,不得不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梓潼”:皇帝称呼皇后为梓潼。开始我还认为梓童是皇后的名字,非也。“梓”为木中珍品,梓字读音又是子字的谐音。皇帝娶妻,子嗣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皇室之中。为了江山千秋永固,皇后不仅要母仪天下,还要担负开枝散叶的重任,因此,为了子嗣兴旺,皇后就被皇帝称为梓潼。
“贱内”:贱是自谦之词,指男子自己,而不是指自己妻子;内,特指在家的妻子。这是商人对妻子的谦称,表示男主外,女主内的意思。
“拙荆”:拙也是谦词,即笨拙。荆为一种灌木,古代平民女子用来制作发钗,称为荆钗。荆钗布裙,指以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自己笨拙的妻子穿着简陋朴素的服饰。后来也演变成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执帚”:执帚是扫地的工具。旧时文人雅士称妻子为执帚,意指自己的妻子像扫地的丫环一样普通。这也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糟糠”:糟糠是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后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又称糟糠之妻。这是丈夫向外人介绍自己妻子的谦称。
“夫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男人的妻子称夫人。最初是对诸侯妻子的称呼,现在这个称呼比较普遍,在外交场合,既是对别人的妻子,也是对自己妻子的尊称。
“太太”:本意是对长辈妇女的一种尊称。风靡流行是在民国时期,从大帅府的官员到地方的小官僚,其妻子都称为太太。故有省长太太、县长太太,局长太太,校长太太、教授太太等,一言蔽之,统称官太太。这种称呼无形之中多少有些限制,男人至少是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的人物,普通老百姓绝不会把自己的妻子称作太太。现在太太的称呼泛滥已变得非常平民化了。
“娘子”:在古代,秀才对配偶的当面称呼。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古装戏曲里常听到有这样的称呼。这是当时小文人对妻子比较普遍的称呼。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时就有妻、妾之分。妻,乃明媒正娶,妾,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
皇帝称妻子为后、梓潼,妾称妃、嫔;上流社会的男人称妻子为夫人、太太;平民百姓称妻子为老婆、贱内;现在年轻的称媳妇,老了的称老伴,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等等。称呼词汇十分丰富且多姿多彩。
地域特色的称呼更是五花八门。云、贵、川一带称婆娘;山西、陕西一带称婆姨;湖南称堂客;河南、河北一带称屋里的、家里的;北方直接称孩儿他娘;古时山大王称压寨夫人。《水浒传》中还有称浑家的。不管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达官贵人三妻四妾,还是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无论对妻子怎样称呼,正室只有一人。主要掌管后宫或家中人、财、物大权。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虽然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先生、老爷、相公、官人、夫君、丈夫、爱人等等。这些都比较好理解,既文雅,对丈夫又带仰慕和尊重。
现在妻子称呼丈夫为老公的比较普遍。我认为最好不要称呼自己的男人为老公,因为老公、公公最初是对太监的称呼。
妻子见我一会翻书,一会又在电脑上忙碌。问忙啥子,我说查一些夫妻之间的称呼。老婆问:查到没有?我说查了一些。她说既然查到了,我们结婚几十年,你心中是怎样称呼我的?这话问得我一时莫名其妙。老婆循循善诱,总想要一个她最满意的答案。
我对妻子说:你问我怎样称呼你,我习惯称呼妻子或老婆。户口簿上我排名第一,称户主,你排名第二,称主妇。我表面为主,你实际为王,虽然王比主只少一点,但王比主利害,因为王掌控家庭人、财、物大权。我除了称呼妻子或老婆,我对你不敢有别的称呼。妻子默不作声。
我问她:你心中又是怎么称呼我的,总不会来一句:“达令?”妻子说:“你想多了,那是废话。”“那就称呼先生吧。”老婆说:“是先生鸡还是先生蛋?”“按封建社会就称相公吧。”“打麻将多一张少一张就叫相公。”“那就称我为老爷,比如饭好了,你就说,请老爷用膳。”“还请你用膳,骟了就是太监。我最多称呼你一声臭男人。”我默默无语。
时代不同了,男人在家中的地位每况愈下。从称呼中不难看出,古代称呼老爷、相公、官人、先生,形象高大、光辉。现在称呼臭男人,有时连太监的称呼都用上,个中滋味,男人去细细品味吧!
陈全刚,大学法律专科。当过农民、技术员、警察、律师。笔名“乡野闲人”。著有《我和我的乡村》自传(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出版)。有《茂园文集》第一辑(中国教科文出版社出版)。真实记录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多数文稿都在老宅《茂园》完成,故取名《茂园文集》。2022年一2024年,德阳日报文艺副刊,选载了散文《难舍乡愁》《马井元宵会》《我家趴角牛》《马牧河与鱼老鸹》《柴火灶记忆》《父亲小记》《牵手四十年》和杂文《退休养生之我见》《童年无忌》等。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