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
打油诗/李含辛
梦家俊彦志弥坚,满腹经纶意敬虔。
古字深研倾热血,考古穷索历熬煎。
往昔伟绩光昭世,昔日华章彩映天。
岂料命途罹惨祸,徒留英魄赴黄泉。
每念君兮悲欲绝,长憾永嵌岁月渊。
附录:
李含辛打油诗《陈梦家》赏析
李含辛的这首《陈梦家》打油诗,以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概括了陈梦家从新月派诗人到古文字学家的传奇人生,以及他最终在特殊历史时期遭遇不幸的命运。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欣赏:
1. 人物生平与诗歌内容的对应
“梦家俊彦志弥坚,满腹经纶意敬虔”:开篇即点明陈梦家的才华与志向。他早年以《一朵野花》等诗作闻名,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表,后转向古文字学研究,展现出“满腹经纶”的学识。
“古字深研倾热血,考古穷索历熬煎”:这两句概括了陈梦家在甲骨文、金文等领域的学术贡献。他在西南联大时期潜心研究,著有《甲骨文编》《金文编》等重要著作,真正是“倾热血”于学术。
“往昔伟绩光昭世,昔日华章彩映天”:既指他早期的诗歌成就(如《梦家诗集》),也指他在考古学、古文字学上的杰出贡献,这些成就确实“光昭世”。
2. 悲剧命运的强烈反差
“岂料命途罹惨祸,徒留英魄赴黄泉”:陈梦家在1966年因历史原因遭受迫害,最终自杀身亡。这两句以“惨祸”“黄泉”等词,直指其悲剧结局,与前半生的辉煌形成强烈对比。
“每念君兮悲欲绝,长憾永嵌岁月渊”:尾联的哀叹不仅是对个人的悼念,更是对一个时代知识分子集体命运的反思。“岁月渊”的意象,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历史的深沉遗憾。
3. 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打油诗的形式与厚重主题的结合:虽然采用通俗的打油诗体,但内容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情感。类似聂绀弩的绝句(如《与海燕公园看牡丹》),在简练的形式中寄托复杂情感。
与陈梦家原诗《一朵野花》的互文:陈梦家早年诗作中“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的意象,恰似其人生写照——短暂而灿烂,最终凋零于时代的风暴中。李含辛的诗则是对这一命运的注解与哀悼。
4. 历史语境下的知识分子命运
陈梦家的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从诗人到学者,从辉煌到陨落,他的故事与袁崇焕的“忠魂依旧守辽东”、左宗棠的“引得春风度玉关”等历史叙事一样,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复杂关系。李含辛的诗正是对这种命运的深刻捕捉。
这首诗不仅是对陈梦家个人的纪念,更是一曲对那个时代的挽歌。它以简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反差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成为打油诗中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