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弥漫润心田
温国兴
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在哈西地区金爵万象商城六楼的众创书局,近五十名读者聚集到这里,聆听著名作家阿城及于秋月的读书的感悟。据《百度百科》介绍:“阿成,原名王阿成,1948年11月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驻校艺术家。著名作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等多项奖项。代表作有:《赵一曼女士》《年关六赋》《马尸的冬雨》等长中短篇小说。”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虽未谋面,心向往之。这次他在众创书局开坛讲座,我和同事欣然前往。
在众创书局比较局促的空间,设置了讲台,上方有大屏幕。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阿成老师坐在一张圆桌旁,向我们讲述他读书和创作的经历。阿成的父亲是建筑师,阿成小的时候,家里只有建筑方面的书,阿成只能看这些书。是这些书打开了阿成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在城市中游走。稍微长大一些,阿成喜欢读书,但那时只有小人书能够引起他的兴趣。门口的小人书摊和小人书铺是他常去的地方。借书看是需要花钱的。他没有钱,放学后就去拉小套。现在的青年人没有见过拉小套的,那时的哈尔滨,人力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一个人拉车,上坡时很吃力,一些小孩子就在坡下,等待拉车人雇小孩子拉小套。拉一次给一角钱或者两角钱。他拉小套很卖力,有人说,你不用卖力,把绳子拉直了就可以了。他很诚实,用力气拉,凭力气赚钱。赚到钱就可以租书看了。他在拉小套时,与拉车人聊天,学习到一些知识。在火车站,他听到一个朝鲜人安重根在这里击毙日本人伊藤博文的故事,深受感动。铁路医院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医院,在铁路医院的墙根,有射击口,可以对外射击。正是有了这些知识,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节目,向全国介绍哈尔滨这个城市,为宣传哈尔滨做了有益的事情。阿成说,拉小套有了钱,他可以看小人书,还可以看电影,那时电影票5分钱一张,他经常在东北电影院、兆麟电影院、儿童电影院看电影。安和街有一个说书馆,他也常去听书,两个人说书,讲《大八义》《小八义》,3分钱听一段。我听的痴迷了,把交学费的钱都用于听书了,老师追着我要学费。我听书后,就给小朋友讲,这是我的天赋。其实我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他们把知识口口传授给自己的儿女,希望我们摆脱艰苦的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阿成后来到交通学院上学,把助学金省下来去买书,有时候就会挨饿,就是因为喜欢读书。他说,我喜欢读书,就像有的人下班不回家,饿着肚子在路边看人家下棋,你说他累不累,他就是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幸福。后来阿成开始写作,写出一个作品,自己都不太理解。为了找到创作的状态,就花一块钱到澡堂去泡澡。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心情。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不能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破坏自己的心情。他为了省钱,舍不得坐车,从家里跑步到道里十二道街买书。为了自尊心,穿着线衣跑步,装做锻炼。他跑步到书店,人家说,你是锻炼、买书两不误啊!他说,我就是喜欢看书,看书让我感到,我是在同高雅的人交谈,我很佩服他们,我能与他们交谈,我感到骄傲。我读鲁迅的书,感觉与鲁迅交上了朋友。我读郁达夫的书,感觉在同郁达夫聊天。汪曾祺曾经为阿成的小说《年关六赋》作序,他称赞阿成的书:“可以这样说:自有阿成,而后世人始识哈尔滨——至少对我说起来是这样。”阿成引述汪曾祺的话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阿成十分推崇“五四”以来的白话文作品,那些伟大的作家用白话文阐明自己的革命主张,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表达的方式。阅读这些作品,难免会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这么有魅力,因为他们在思考,因为他们有智慧。我们从他们语言的背后,读到古人的智慧,从而创造出了新文化。他引用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句话: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阿成说,这是毛主席深入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的十分生动。阿成还举了汪曾祺写钓鱼的情节,十分精彩。为了读书,阿成天天到市图书馆借书,一天借一本。终于有一天图书管理员纳闷地问他:你天天借书,看了吗?原来是她误解了我,以后我就改为两天借一本。看书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一种营生,没事就看书,要不然你干什么啊!阿成告诉我们,应该重视字典的作用,这是最好的书。遇到问题查字典,可以找到标准答案。我们现在有了华为手机,瞬间就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阿成曾经参加一个考试,他第一个交的卷子,而且答的很好,这就是平时读书的结果。他建议,家长要让孩子读一些课外书,读书可以明理,懂得礼貌。读书后能够感到自己的无知,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很有道理的。
阿成谈到自己写作的历史,他说,我喜欢写日记,就是天天写。在写作的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投稿10篇恨不得退稿12篇。就这样我不灰心,不泄气。那时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年能发表一篇作品,或者一年发表两篇作品。后来我最多的时候,一年发表二十篇小说。阿成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写了一篇作品,被领导批为最差的作品,这位领导还说,你不要灰心,我说的是真话。我当时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这位领导。后来阿成的作品《年关六赋》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那位曾经严厉批评阿成的领导说,当年没有我的严厉批评,你能成功吗?阿成是心胸豁达的人,他觉得也是,没有领导的批评,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阿成分享他读书和写作的体会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在他讲完后,回答了读者的关切的问题。针对目前学生专注于手机,不愿意读书的问题,有人请阿成给家长提个建议。阿成坦率地说,我们都有过焦虑,现在的家长很焦虑,担心孩子被手机耽误了学习。现在都用手机,你能阻止孩子用手机吗?但要控制孩子用手机。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我们小时候,考试没有考好,家长用戒尺打手板,孩子就长记性了。阿成老师对碎片化阅读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碎片化阅读也是阅读,古人说“开卷有益”,现在人们看手机,阅读一些文字,是会有收获的。但是他还是提倡阅读实体书,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于秋月女士在会上分享了她进行创作的体会。她的体会是,写实际的人和事,写那些熟悉的人和事。
这次获得的主办方是华为终端BG黑龙江终端事业部。他们向读者介绍了华为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帮助读者阅读和进行创作。一位木果女士介绍了她用AI进行创意绘画的情况,最新的技术帮助她完成了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一次读书分享会,让我们从作家阿成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与会者得到了阿成老师新出版的《小院笔记》。这是一本记述他们生活经历和点滴趣事的书,相信在听了阿成老师的讲座后,再阅读这本书,会让我们走进阿成老师的精神世界,让弥漫的书香滋润我们的心田,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作者简介:温国兴,男,1956年生人,退休公务员。现居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