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疗采购领域的风波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采购招标文书(政府采购编号:湘财采计【2025】000754号),涉及金额高达2亿多元,本应是改善县域医疗条件的利民之举,却因被指未遵循国家招投标规范、疑似为少数供应商量身定制,而遭受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民众的强烈反对。这一事件,也让我不禁回想起在岳阳市中医院的所见所闻。
前几日,因父亲中风在岳阳市中医院做康复,我在医院中踱步时,看到的是窗明几净的环境,崭新的医疗设备摆放有序,墙上 “廉洁医院” 的标语格外醒目,处处都彰显出蓬勃向上的氛围。从表面来看,这家医院管理规范、运营良好,丝毫让人察觉不到可能存在的阴暗角落。但当医疗采购黑幕被曝光,我开始反思,这些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此次招标事件来看,问题或许并非个例。如果一份招标文书真的存在故意设置门槛、偏向特定供应商的情况,那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可能已经侵蚀了医疗采购的公正性。医疗设备的采购,本应是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受益。可一旦被不正当利益干扰,高价低质的设备进入医院,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权益和信任。
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医疗采购问题也时有发生。有的医院在设备采购中,通过 “私人订制” 采购标准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直接指定项目或产品供应商串通招投标等手段,从中谋取私利 。比如,曾有纪委通报的案例中,一台流式细胞仪的招标采购价约150万元,回扣比例竟达采购价的10%。还有多省审计报告曝光,部分医院设备采购存在招标前已确定供应商、招标条款量身定制、招标内容与合同内容不一致等问题,涉及金额巨大。
回到岳阳市中医院,尽管我看到的是良好的表象,但在当前医疗采购乱象频出的大环境下,很难不让人产生疑虑。医院的干净整洁、设备崭新,是否只是一种精心营造的 “门面” ?那些墙上的廉洁标语,是否只是徒有其表的装饰?也许医院在日常运营中确实注重管理,但在医疗采购这一关键环节,是否也能做到真正的公正廉洁,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医疗采购的黑幕,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瘤,侵蚀着医疗行业的根基。希望相关部门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入调查,彻查医疗采购中的违规行为,还医疗行业一片净土,让患者能够真正受益于公平、公正的医疗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