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死”
文/刘定应
近来,我的心情有点阴悒,主要是从各地传来噩耗:昔日的首长、战友、同学,以及部分亲朋好友、熟人、社会朋友先后“走了”。于是乎,我想说“死”这个事件。既是人生感悟,亦可提醒我们生者,关注健康,珍爱生命。若是“谈死”色变的读者,建议不要往下看了。
一、“死”是最真实、最绝对的事件。这也可以假,那也可以假,可“死”假不了。那么睿智的诸葛亮死前交待“让他不死,以吓退司马懿”。司马懿肚知心明:一是给欣赏的对手一个尊重;二是时机不成熟。若趁机灭了蜀国。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的下场就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司马懿装着被吓着 的样子是对的。总之,“死”就是“死”,这是个真实事件,不能作假的。倘若有人装死,那也是有一定目的,且时间也极为短暂,时间长了,自然明了。
“死”也是绝对事件。王侯将相,平民百姓,谁也不敢说自己“不死”。如果把“死亡”比作“天黑”,每个人都有“天黑”这一天。这个绝对事件就是概率论中的"1",谁也无法逃避。
二、“死”也是最公平事件。古今中外,不论富者或穷人,不论智者或愚人,不论美者或丑人,不论强健或羸弱,都无法逃避“死”这个事件。谁也不敢和阎王爷讲条件,或者用金钱打通关系。这个世界上唯有“死”最公平!
三、死的原因、时间、地点以 及 方式方法。这个问题谁也无法预知。迷信的说法是:阎王爷早定好了。科学的说法:偶然次数多了就要变成必然,必然会衍变成规律,规律决定“死”。我们要有好的生活规律,也要良好的心态,否则就有麻烦的。过去人们取为小孩致诨名,如,狗呀、牛呀……心想着好养些。其实自己卑微一些,把自己姿势放低一些,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养生之道(心态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草易活,大树易折”、“竹柔于木而不易折”,卧倒的死伤率比站姿少百分之七十……这些规律值得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名而死,有的人为利而死,有的人为欲望而死,有的人为信仰而死。
其实《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得最清楚不过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我赞美为信仰而死的人!
四、人“死”后的问题。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的人走了,让人念想,或念想的人多。而有的人死了,则不然也。多做善事的人,人们念想;做多坏事的人,灵魂坏了的人,念想的人一定很少。
五、“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如落叶归根,草木之枯荣,白驹之聚散,乃宇宙之变数、万物之理也。我们要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祝读者诸君:健康,平安,快乐,吉祥,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