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109)——如坐针毡
——洛阳白江永撰文
《晋书·杜锡传》:“杜预子。字世嘏。少有盛名,起家长沙王乂文学,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他日,太子问锡:“向着何事?”锡对:“醉不知。”太子诘之曰:“君喜责人,何自作过也。”后转卫将军长史。赵王伦篡位,以为治书御史。孙秀求交于锡,而锡拒之,秀虽衔之,惮其名高,不敢害也。晋惠帝反政,迁吏部郎、城阳太守,不拜,仍迁尚书左丞。年四十八卒,赠散骑常侍。”
杜锡,字世暇,出生年份大致在正元三年(公元256年),少年时就有享有盛名。父杜预为司马昭执政期间尚书郎,母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司马氏,杜锡是杜预和司马氏婚后所生嫡长子,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杜预逝世 ,杜锡继承了其父的当阳侯爵位。
杜锡后来成为太子舍人,陪伴在愍怀太子司马遹身边。司马遹(278年—300年4月27日),字熙祖,小字沙门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之子,母才人谢玖。司马遹自幼聪慧,颇有司马懿的风格。初封广陵王,长大后,不修德业,奢侈残暴。爱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太熙元年(290年),其父司马衷继位,司马遹被册立为太子。
司马遹不好学,每天与左右嬉戏胡闹,也不知道尊敬师傅。皇后贾南风平素就疾恨司马遹,暗地让宫内的宦官到司马遹跟前谄媚奉承。于是司马遹日益怠慢松弛,常常不上朝侍奉,常在后园游戏。太子中舍人杜锡性格率直、忠诚刚正,认为司马遹并非贾南风所生,而贾南风性情凶暴,一定会加害于司马遹。
杜锡深感忧虑,经常忠心规劝司马遹远离小人、修德行、纳善言,远离谗言和诽谤,言辞恳切。司马遹不仅不听,反而对他心怀怨恨,故意在他常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结果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堪。次日,太子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启齿,只好回答:“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太子进而诘问:“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
不久后,司马遹果然遭到贾南风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被废除太子之位,被废为庶人并先后囚禁于金墉城和许昌宫。永康元年,为小黄门孙虑所暗害,时年二十三岁,贾南风倒台之后,朝廷下诏追复司马遹太子名位,赐谥“愍怀”,葬于显平陵。
杜锡名高自重,后转卫将军长史。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又被任为治书御史。孙秀企图结交杜锡,遭到拒绝,虽然怀恨在心,但是忌惮杜锡的名望,不敢加害。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后,想任命杜锡为吏部郎、城阳太守,杜锡推辞不受,最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