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千万人吾往矣
谢卫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叫什么?这叫气概。这叫精神。这叫英勇无畏。
当秦国要消灭燕国时,荆轲挺身而出。他明知秦国是一个虎狼之邦,他将面临的是秦国的千军万马,秦王嬴政的宫廷更是戒备森严。但他仍义无反顾地、毅然决然地“风潇潇兮易水寒兮,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辟踏上了那条不归路。
戊戌变法中失败后,谭嗣同原本是有机会可以逃避不测的。当时,清政府的反动势力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很多人都劝他远走高飞。可是,他最终却选择了留下。他明明知道他面对的是封建保守势力的重重围剿,是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但他怀着变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坚定信念,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慷慨就义。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的国人,他的勇气和决绝,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道耀眼的光芒。
哥白尼当年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他所面临的,是整个教会势力的竭力反对。而在那时候,教会的教义早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教会不仅拥有巨大的权力,更拥有广泛的信徒,哥白尼的学说理所当然被视为异端邪说。然而,哥白尼凭借着自己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精神,他不顾一切反对的声音和重重的阻挠,坚持自己的学说。他的英勇无畏,最终推动了天文学的巨大进步,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迈向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官场,向来有一种"逆淘汰"的怪现象。做清官难,做贪官则易;投机钻营者大行其道,苦干实干者则往往吃力不讨好。于是乎,“明哲保身”这四个字,便成为如今之官场的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注脚。官员们行走坐卧,无不谨小慎微,唯恐一言不慎,招致不测。于是乎,人人成了泥塑木雕,面上堆笑,肚里藏刀。
然而,湖北巴东县原县委书记陈行甲却偏偏是一个例外!
他竟然敢在众人皆醉时独醒!
他竟然敢在众人皆伪时独真!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能够不为金钱所诱惑,不为权力所腐蚀,而积极投身于改善民生的各项事务之中。他走街串巷查看居民的住房条件、生活设施是否完善,他关注着每一个微小的民生问题,从道路的修缮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从医疗保障的落实到环境卫生的治理。他亲自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规划与实施中,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一句话,他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的“急、难、愁、盼”。事实证明,他的行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努力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改善民生的大河。
陈行甲在致力于地方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层层阻力,会遭致无数既得利益者的竭力反对。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他所面对的是盘根错节的那张腐败关系网,这就如同千万人站在他的对立面。那些腐败分子及其背后的势力,会用各种手段来阻止他的改革与整治。然而,他没有丝毫的退缩。他深入调查,不怕得罪权贵,一个又一个地揭露腐败现象,将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蛀虫一个一个揪出来。在推动民生改善的工作中,因为存在着因循守旧的观念和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阻拦和反对。但他一点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政策,无论是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他都勇往直前,就像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哪怕前方有千万人阻挡,他的脚步也从未有过停歇。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出自孟子,原意是指大勇,我这里将它称之为英勇无畏。我个人以为,在当今之世界,勇,不一定必须是赴汤蹈火,但肯定是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在众人皆沉默时发出自己的声音。陈行甲未必读过多少圣贤书,但他的其言其行,却正锲合此道。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也是最实际的。他们不奢望每个官都是包青天,只求能多几个陈行甲——不贪不占,不欺不骗,能多听一句实话,能多办一件实事,于此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