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题报告环节,刘余莉教授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的精彩讲座,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当代价值。她提出,“文化”的本质是以“以文化人”,是以文字、文章、礼乐、建筑、雕塑等文学艺术形式变化人的气质,传承文化重在知行合一,依教奉行方能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学者以诚敬谦和之道处世,自能感召志同道合之人。中华文明中一体的宇宙观渗透在方方面面,与现代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古人强调,从孝悌出发,向上提升至互爱、互助,最终就能实现大同世界。一体的宇宙观运用于人与自然关系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出路。她还强调,与西方的宗教型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是政治与教育合一的政教体制,道德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开始、学校教育为延续、社会教育为扩展。她期许志士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为文化传承、民族复兴及世界大同贡献力量。
邢梦潺博士以《〈群书治要〉中的人伦智慧》为题作生动分享。她认为,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够端正世道人心,实现和谐社会、礼义家邦,其核心在于“各正其位、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志在圣贤”。她认为,父母对子女不仅要慈爱,更要用正道来教育。子女对父母应从“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四个方面践行孝道。她提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关键所在。夫妻双方不仅要亲爱,更要以德行道义相勉励,共同成就事业。为君者当尽到君亲师的职责,为臣者当在忠诚的基础上,做到“谏诤辅弼”。君子应当广结良师益友,方能德日进、过日少。最后,她强调“人无伦外之人”,应当学习圣贤经典,将自己所处的人伦关系都处理好,方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崔欣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大礼贵祭祀,报恩得福祉》,围绕为什么祭祀、什么是祭祀以及如何祭祀三部分,引导大家深入理解祭祀为修身之基、入道之门。她指出,祭祀是重要之礼,体现天地自然之序、是教化之本,昭示着人与人之间、以及与天地万物的相处之道。祭祀作为行道、传道的体现,合于道的祭祀就会感得福祉。祭祀以诚敬为质,主敬居诚彰显在身心斋戒、依时而祭以及以何为祭等祭祀过程的在在处处。她强调,诚乃自性之德,持敬存诚,自然有感,感而遂通,通达于道。以志道为旨归的文明传承,需要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身载道、以道化人;也亟需大力恢复祖先宗祠在新时代重新发挥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此同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业,诚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之要。
谷文国博士作主题为《中和位育的智慧之道》的报告。他指出“中和位育”出自儒家经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由此拾级而上,进德修业,便可臻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之境界。《中庸》被后世程颐称为“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谷博士从整合尊德性与道问学、即知识与修行两者的视角,打通《中庸》,从先后、性情、隐显、理事、体用、本末、动静、知行、内外、圣凡十重维度阐释中和位育的智慧之道,不落两边,以便使人因材而笃,契入传统文化穷理尽性、安身立命之道。
罗嘉羽博士以《传统文化中的选择智慧》为题,同大家探讨幸福的真谛。她指出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所决定的,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效法古圣先贤“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的格局、视野和认知。换言之,幸福来源于正确的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智慧和认知从传统经典、圣贤文化而来。罗博士立足《群书治要》等经典,从外择和内择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强调外择的成功建筑在内择的基础之上,要有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福报,一定要反求诸己,提升德行修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合于道德仁义。德福一致,只有福报提升、内在充盈,才会感召外在的善缘。她认为,人生的所有抉择归根到底在择念,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好的言行,由此才会形成好的习惯、造就良好的性格,最终塑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聂菲璘博士分享的主题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人生路》,志于道即把心定于道。道即是性。自性人人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凡可达圣,因此,志于道就是志在圣贤,此即树立圆满的人生目标。据于德就是要始终修持,彰明纯净的至善明德。修身始于戒贪,修德就要摒斥外物的诱惑,涤除染着在心上的污秽,在不断彰明性德的修持中,现自性之福。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亲民是依于仁的方法,在此中践行一体的仁爱之心,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艺是“术”,是行仁的工具。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百工技能都是艺术,由此长养践行仁,进而彰明性德,最终通达于道。聂博士指出,《论语·述而篇》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章圆满概括了中国文化之体相用。道是体,德是相,仁艺是用,由体达用,用不离体,是圆满成就圣贤的人生路径。
精彩纷呈的讲座使得与会同仁得以与经典对话,收获满满的喜悦与幸福。与会嘉宾结合参会感悟与个人、家庭、单位修学实践,分享传统文化学习体会,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近年来,《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深入研究,挖掘并阐发经典中的思想理念与实践价值,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守正创新、躬耕不辍,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著,持续举办公益讲习会与读书会,组织、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鲜活呈现古圣先贤传承数千年的修齐治平智慧,助力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