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文化散文千秋武圣》(十)
文/王西兰
(原创家在山河间
2025—4—30山西)
全民阅读,阅读经典。长篇文化散文《千秋武圣》。作者王西兰。今天播送第十篇。也是这部作品节选版的最后一篇。
就在关羽和乐进相距青泥的时候,刘备向刘璋提出,要返回荆州。同时提出,要刘璋支援一些军需物资和兵士。但是,刘璋受到部属的影响,开始防备并且刁难刘备。他给予刘备的军需,大大少于刘备的预期。
刘备是来帮助益州的,现在因为刘备离开荆州,曹操趁机进犯。刘备要撤军返回解救荆州之危,需要刘璋支持一下兵力军实。刘璋这样的行为,刘备和荆州将领们,不可能不心生怨愤。
嫌隙已生,刘璋听从部属建议,与刘备决裂,就是向刘备示威。
既然刘璋翻脸了,刘备就不可能再友好下去了。荆州方面,关羽又抵挡了乐进的进犯,刘备也就不用再顾虑荆州的安全,当然就不必返回荆州。于是,荆州征西军团,就和益州的部队开始兵戎相见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在进攻雒城(今四川广汉市)时,庞统中流矢牺牲。刘备西进兵团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只得让荆州留守部队赶去增援。
为了支援刘备,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率增援部队赶赴前线,去协助刘备攻取益州。
坚守荆州的重任,落在了关公一个人的肩上。
保护荆州广袤的土地,责任就由关公一人承担。这以后,面对着曹魏和东吴两大军事集团的巨大压力,面对曹操的虎视眈眈和孙权的暗中觊觎,关公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军事声威,独当一面。他加强军备,加固城防,整修工事,广积粮草,补充军械,打造战船,操练兵士,保证了荆州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关公经营的荆州,是刘备攻略益州的军事大后方。他保证了前线的后勤供应、军事支持和心理支撑。他虽然在后方,但他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西征部队围攻成都,刘璋投降,益州战役取得了胜利。安置好刘璋,刘备自领益州牧,成为益州之主。很快,政通人和,官民相安,社会稳定,百业俱兴。益州形势一派大好。
诸葛亮提出的“跨有荆、益”战略蓝图,终于完成了。
几年前,得到了荆州,刘备从新野边防军成了一路诸侯。
现在获取了益州,荆州、益州两州之地连成一片,刘备可以说成为一方霸主。刘备集团也名副其实地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政治军事力量了。
七年时间,皮包公司发展为小公司,小公司发展成为大公司。
——这才有了和曹魏对峙的蜀汉,这才有了以后的三国,才有了中国后来的那一段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刘备集团这样重大的发展,是益州前线和荆州后方共同奋斗才取得的。
荆州方面的贡献,是太重要了。
关羽又一次为刘备集团的事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关公在青泥的抗战,才保证了战略企图的实现。是关羽驻守荆州,承担大后方的战略保障,益州前线,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军功章,有刘备、庞统、黄忠、魏延、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等前线将士的的一半,也有荆州战略后方关羽的一半。
我们看到,从汉津接应到如今,在刘备集团的生存,立足,发展这三个阶段,关公都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关羽,不愧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优秀的统帅。
(节选自《千秋武圣》第九章“青泥:阻击强敌,攻略益州的坚强保证”)

作家简介:王西兰,男,1948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职称。曾任运城市文联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耧铃叮当的季节》(1985年,第一届)、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2004-2006年度)获赵树理文学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耧铃叮当的季节》、小说散文集《无悔选择》、长篇小说《送葬》、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不朽关公》,文学传记《关羽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的觉醒与归真》,随笔集《艺术是生命的支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原贵生》,文化专著《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等。有作品翻译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