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的味道
杜芳川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离开咸阳老街已经八年有余。但咸阳老街的味道和有味的清欢一直萦绕在心田里,久久不散,历久弥新,欲罢不能。时不时还要去老街走一走、转一转,脚踏老街的历史青砖,欣赏老街的独特风味,品味老街的浓郁味道,寻找老街的历史脉络。
凤凰台经历千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一块块青砖被时空被风霜雪雨吞噬着,留下了沧桑岁月的残痕,记录着人间时光的荏苒,雕刻出老街的历史年轮。萧史的箫声伴随着弄玉的笙声和鸣,演奏出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经典爱情故事。从此,凤凰、白鹤,还有凤凰台,不仅成为咸阳老街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也早已成为老街人的精神图腾。到老街,不到凤凰台,就好像咥老街的biangbiang面没有吃一骨朵大蒜一样,味道总是欠缺了那么一丁点。
咸阳古渡依旧在渭河岸边留下自己的倩影。挖掘出来的石碑总能勾起岁月的记忆,锈迹斑斑的铁锚、铁链见证着咸阳古渡的前世和今生。咸阳欸乃虽已考证不出词曲,却在汤汤渭水中浸泡成长,让日夜东逝的渭水在欢快中舞出精美的华章,当年欸乃所吼出来的味道依然在老街里流淌,始终在老街的天空中回响,把咸阳古渡赤背弯腰背着大绳、迈着坚实脚步的船夫的精气神用秦人、秦腔、秦声、秦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咸阳欸乃成了老街味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老街的味道,不仅仅体现在凤凰台的传说中,不仅停留在咸阳古渡的漩涡中,不仅展现在咸阳老街的大街小巷里,不仅夹杂于老街的花花草草里、青砖石碑中,还留在了咸阳老街的人间烟火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也有咸。
坐落在北平街的“老街里”饭店是“米老兵”旗下的一家酒店,经营着老街的传统菜肴,还有引进各地的风味小吃。品类多、品相好、品味鲜,想吃咸阳老街的味道,“老街里”饭店是不错的选择,应有尽有,独特的味道让人驻足流连。米老兵的创始人米斌是一位军人出身,还是咸阳足球协会会长,热心、热情、热闹,能折腾、爱折腾、善折腾,在生意场中打拼多年,目前便一头扎进餐饮业的大海里折腾。
有一天他打电话说店里摊煎饼让我去,好久没见面了,便应约去了他的店。一大桌坐了十几个人,有说有笑,热热闹闹。谈笑间上了一桌家常菜,有葱丝拌猪耳、心里美萝卜丝、炝莲菜(青椒、木耳)、凉拌饸饹、醋溜土豆丝、青椒炒肉丝等十几种色泽味鲜美的菜品。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系列是陕西人惯用的一道肉品,从小吃到大,什么炒猪肉、炖猪肉、烧排骨、凉拌猪肉,猪拱、猪脸、猪耳,都是餐桌上下酒的一道美食,卤猪肉也是陕西风味小吃肉夹馍的绝配。供销社时期,两扇猪肉交给国家,剩余的猪头、猪肚、猪心、猪肝、猪肠、猪肺、猪蹄分给人民公社的领导们,供销社便将领导们的姓名写在纸条上,贴在猪头、猪肚、猪心、猪肝等猪下水上,制造了很大的笑话。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养猪,用猪肉到城里换化肥,留下来的猪下水自己享用,被勤劳朴实的陕西人做成了一道道美味,至今在酒店里、在夜市上、在流动的小摊点上,这些美味随处可见。今天的红油拌猪耳有色、有型,更有味道,嚼在嘴里牙齿蠕动,嘎子嘎子,有声有味,回味无穷。
早在30多年前,我在陕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学期间就吃到心里美萝卜丝。公安系主任方立老师热情好客,大气随和,他的刑法专业知识渊博,条理清晰,深受学生喜爱。课余之外与学生融洽相处,经常把我们邀请到家里聚餐,每一次心里美萝卜丝必不可少。这个外表酷似芥疙瘩菜,去掉外皮便露出内心的红色,称之为“心里美”。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这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对荞麦的赞美。荞麦磨成粉,可做饸饹。在陕西,当属淳化、蓝田两地的饸饹最有名。淳化饸饹黑红色,蓝田饸饹暗黄色,产地不同,颜色各异。淳化饸饹可追溯到汉昭帝刘佛陵之母时,因其喜欢便从西域引入。因而淳化至今流传着“荞面饸络浇羊汤,油泼辣子分外香;吃在口中酿筋光,凉拌热吃美名扬。”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待贵客。饸饹可热吃可凉拌。米斌上了一盘凉拌饸饹,油泼辣子、老陈醋、蒜泥自然是少不了的,再加上一勺芥末,味道更加的鲜美纯正。
小时候吃煎饼用鏊子摊,麦秸火在鏊子下面烧。现在鏊子很难见到,电饼铛成为摊煎饼的新宠。醋溜土豆丝、京酱肉丝、小炒嫩豆芽这些都是煎饼的最佳搭档。摊开煎饼,将它们均匀散开,然后卷起来吃,口水自然下流。这样的吃法都是富裕以后的吃法。当年物质匮乏,蔬菜紧缺,人们吃煎饼全靠蒜泥汁子。将蒜瓣放在石臼中捣成蒜泥,放在碗中与陈醋、辣子面搅合在一起,煎饼蘸蒜汁。除了几样卷煎饼的小菜外,服务员端上一碗经过特殊加工的蒜汁,煎饼蘸蒜汁,传统与现代融合,既体验了传统吃法,有领略了现代美味。
“老街里”饭店的味道,代表着咸阳老街的味道。米斌骨子里透出的味道,代表着咸阳老街人的味道。有酸,如同老陈醋;有甜,如同甜盘子;有苦,如同清炒苦瓜;有辣,如同红红的油泼辣子;有咸,如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青盐。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咸阳老街依旧保留着秦砖汉瓦的风骨,经历千年气质不衰,经历风雨味道依旧,它传承了自秦以来的咸阳记忆,留给人间最有味的清欢。

作者简介:杜芳川,男,陕西乾县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大案队长》、长篇小说《阵痛》《五陵原风雨》《战乾州》和散文集《回眸——杜芳川散文作品集》,其中《阵痛》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图书,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战乾州》入选“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和“咸阳市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五陵原风雨》获2021年咸阳市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阵痛》获首届“咸阳文学奖”和第三届“金剑文学奖”。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