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梦
文/洪年松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学的都比较优秀,写作文都很成功,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能得心应手,手到渠成。每次班会,老师总拿我的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诵读。可是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朗诵,每当学校有啥活动,老师让我写稿,有口才好的同学上台发言。
高中毕业后,仅差几分之遥未能考上大学,复习吧,家里经济困难,条件不允许,无奈之下,只该回家务农。好在本村缺少一名民办教师,经大队支部研究决定,任命我为本村小学教师。任教期间,我不忘读书,常常买些文学书籍阅读,如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鉴赏,历代诗歌选等等。那时候,我们深山区没有电,靠点煤油灯阅读。每天下午,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毕,晚上在家里,先写好第二天的教案,再看书。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多些,心里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学会的古诗词,背的滚瓜烂熟,常言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溜,面对四季的风景,灵感驱动,也写下了不少的古诗。每到星期天,去县街道办事,总爱去书店,买些现代诗歌,小说一类的,文学写作方法一类的书籍,拿回家阅读。在现代诗歌中,我喜欢郭沫若,艾青,冰心的作品,小说方面,我更喜欢琼瑶的爱情故事。
就这样,我边教学边阅读,学到了很多知识,对文学创作日浙强烈。写作为了发表,发表需要投稿,买书时买有杂志类的文学刊物,如诗刊,人民文学,奔流,牡丹等等,记住杂志投稿地址邮编,学着投稿。记得我投的第一篇稿,写的是现代诗《红叶》比较短,投在洛阳《牡丹》杂志上。我住的村离乡街道有十来里,投稿时,把写好的文章放在信封里,信封外写上杂志名称,邮寄地址,邮编,中间写上自己名字,下边写自己通讯地址,邮编。那时候没手机,自然也没电话号码。信投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就这样投了两年,期间写有古诗词,现代诗,少量短篇小说,记得只有一首古诗绝句在牡丹杂志上发表,其它都是打水飘了。有的编辑部,用还是不用,还有回信,大多没有回信,。时间久了,对写作也失去了信心,不再投稿了。但是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一有时间都会拿起书翻开看看。
我教了五六年学,嫌烦了,不想干了,便辞职去洛阳打工了。后来结婚,有了负担,女儿大了,该上学了,便从老家把孩子接到洛阳上学,直到大学毕业。在这期间,父母岁数也大了,赡养老人,培养孩子,没空写作,但读书从未停止过,床边总放着几本书,一有空就看。后来母亲因病去世,处理完后事,接父亲去洛阳随我们一起吃住。过了几年,女儿大学毕业,在外地大城市工作,后来恋爱结婚,我们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又过了两年,辞去打工工作,在老家县城买了一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回到了老家。由于父亲年逾九十,身体每况愈下,兄弟姐妹轮流照看,直到终年。
女儿成家,父母去世,家里只剩下我夫妻二人,家里几亩薄田,耕种完毕,百无聊赖,便又想起了写作。读了不少书,肚里有了点墨水,写起来倒也不奋多大劲,就是水平高低而已。就是投稿,还想以前的老方法,实在为难。在一次抖音直播时,认识了一位爱创作的杨老师,他给我说,现在实行网络投稿,在微信上加编辑部主编微信,就能投稿了。那位杨老师给我加的是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曹老师的微信,投了几次稿,主编都发表了。时至今日,在华夏思归客刊物上,和其他系列刊物上,以及网络平台上,共发表四百多篇作品,包括古诗词,现代诗,散文小说等。今年六月底,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在渑池县成立分会,我被聘为常务理事。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杨老师,是他把我带到文学艺术的天堂里,是他把我的文学作品推荐到编辑部,发表出来,和全国文学爱好者见面。再感谢华夏思归客的主编曹老师,是他慧眼识才子,多方位发表我的作品,使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崭露头角,继而越走越远。
今年三月份,在我老乡的介绍下,认识了渑池县作家协会的董老师,董老师慧眼识珠,看了我的作品,推荐我加入渑池县作家协会。从此我成一名正式的文学工作者,也就是作家。春天里百花盛开,万木葱茏。四月份,县作家协会举办采风活动,是去仰韶大裂谷,在景区,认识了好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其中结识了一位久负盛名,学识渊博的赵老师,她看了我的古诗词,觉得我有潜力,推荐我加入渑池县诗词楹联学会。从那次采风回来,赵老师悉心指导我楹联创作,教我知识,并教我创作方法,几个月时间,我便创作了一百多幅楹联作品,深受老师们的喜欢。八月中下旬,在楹联学会张会长和赵老师的帮助下,加入了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十一月份,在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主办的中华楹联报上发表了几幅楹联,还发表了几首诗词。
在2024年相继投稿的编辑部,有东北的《梦圆医巫闾》,在那里发表有二百多首诗词作品,在《枫叶诗刊》发表有一百多首诗词,在《优秀作家》上发表散文小说歌词小品有几十篇之多。最主要的是在河南日报社主办的《顶端新闻》文学平台上,发表作品三百五十多篇,包括古诗词,散文,小说等,从一星级晋升到三星级,马上快到四星级,其中有一百多篇被评为优质内容。综观这些成绩,都和董老师,张老师,赵老师热情帮助分不开的,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实现了我的文学梦。
文学的道路源远流长,文学的道路任重道远。我的文学道路才刚刚开始,虽然我已年过花甲,满头白发,但我老骥伏枥,壮志犹存。我计划明年加入三门峡市作家协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祖国和人民写出更好的文艺作品,抒发最真挚的情感,如飞鸿踏雪泥一样,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纵然身心亡故,也会给后世留下一点点爪痕,供后人评说。
个人简介
洪年松,一九六五年生,河南渑池县人。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渑池县作协会员,渑池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渑池分会常务理事。作品发表在《华夏思归客》《顶端新闻》《梦圆医巫闾》《枫叶诗刊》《中华楹联》等网络平台上。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