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雅集赋
孟凡秀
岱岳苍苍,雄峙东方;文澜泱泱,源远流长。岁在乙巳,时序暮春,第八届山东散文大会,于泰山之麓隆重启幕。是时也,惠风和畅,胜友云集。八方文士,相约岱宗脚下,共赴一场笔墨之约、心灵之会。
时维四月,芳树凝翠,落英缤纷。泰山之下,雅会新启。八载深耕不辍,矢志弘扬文脉;数度春秋更迭,初心始终如一。以文为舟楫,渡向文学之海;以笔作耕犁,开垦创作之田。文坛盛事,流韵传芳,开启时代新篇。

雅集甫始,安徽省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胡竹峰先生率先登台,妙语连珠,畅言《山水器物与经典常谈》。先生之论,纵横捭阖,或描摹山水之灵秀,或阐发器物之精妙。引经据典,探微索隐,畅言散文之妙谛,细述创作之幽思。其言谆谆,如清泉入耳;其理昭昭,若明灯照心,闻者无不心驰神往,动容叹服。
胡君有言:“文者,器也,载道之器,纳思之皿。” 以《滕王阁序》为例,王勃铺锦列绣,揽落霞孤鹜之壮美,其章法精巧,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又举《岳阳楼记》,范仲淹借楼抒怀,以景喻志,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显济世襟怀;阴晴之变,寄寓家国深情。此二者,皆因技法精妙,思想深邃,方能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先生由此得出结论:撰文之道,技术为基,若无匠心巧思,何以容思想于毫端,载情怀于尺素?
谈及创作心境,胡君语重心长:“心郁之时,当效川流归海,放步于天地之间。胸怀既广,烦恼自消。” 他强调,文学之事,乃自珍自爱自重之业。人有皮囊心相,神含眼神、心神。皮囊易见,心相难描;眼神外显,心神内藏。为文者,当探心相之幽微,显心神之灵韵,以笔为舟,渡己渡人。
论及经典之书,胡君感慨:“经典之书,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 《论语》《老子》《尚书》,传千年智慧,蕴万古哲思。常人读书,多求情节跌宕;文士览卷,当究布局精妙。观汪曾祺之文,市井烟火皆成妙趣;品张岱之笔,雪月风花尽入华章。取其精华,融于己作,如蜂采百花,终成佳蜜。
胡君慷慨而言:“天下文章,山东称盛;山东文章,泰安为最;泰安文章,在此群贤。” 他勉励在场文友,执笔为文者,皆怀赤诚之心,当以善言为旨,以诚意为本。写作乃生命之倾付,需厚积薄发,如春种秋收,静待花开。若得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乐莫大焉。愿诸君以文会友,以笔抒情,共谱华章,不负韶华。

盛会之中,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仓先生登坛布道,主讲《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活出来的》。先生以《天才就是一直向前走》为题,娓娓道来其文学生涯,语辞恳挚,情韵深婉,座中闻者,莫不动容。
陈仓谈及作家与才情之缘,回溯少时家徒四壁,无书卷可览,然懵懂之际,竟执笔赋诗。初时未解诗中三昧,唯凭赤忱,恣意挥洒。言及至亲,其母三十九岁抱恙而终,临终思食麻花而未能如愿,此憾事镌刻于心,亦化作创作之不竭源泉。一九九四年,陈仓脱颖而出,终成诗人。后于上海置业,欲报父恩,遂迎父入城,共赏繁华。
陈仓与父联袂登临东方明珠,极目云表,陈仓笑询:“此楼高哉?” 其父颔首答曰:“虽耸入云霄,然不若故乡青山,藏吾辈根脉,蕴桑梓温情。” 暮色垂临,父子入肆共啖火锅。红汤翻涌,香气氤氲,陈仓问味之甘否?父喟然叹曰:“汤料虽丰,然不若家中粗粝饭食,尽是烟火暖,最抚游子心。” 翌日,父子信步博物馆,观古瓷珍碗。陈仓指一华器,问价之几何?父抚须而言:“碗者,本为盛馔之器。纵价逾连城,若不能承羹饭、解饥肠,亦失其本,徒作案头玩物耳!” 寥寥数语,道尽游子思乡意、岁月沧桑情,更显父子间质朴真淳,于平凡对话中,见人间至味与生活哲思。
陈仓忆起父亲一生勤俭,粗茶淡饭,临终时积蓄七万。虽目不识丁,然坚毅品格,恰似明灯,照亮其文学之路。谈及文学创作之道,陈仓慨叹:“天才就是一直向前走。” 纵披霜踏露,亦不可辍笔。每日伏案耕耘,不问优劣,唯以恒心为舟,终见云开月明。谈及文学与生活,直言:“佳构皆源于生活。” 世间万象,皆为素材,唯有躬身其中,方能洞见真意,写就动人篇章!
论及创作之法,陈仓主张:“先写为要,无论小说、散文,且忘文体之限,肆意挥毫。写作之时,当如王者临朝,自在随心。” 唯有挣脱桎梏,方可激发灵感,冲破文体樊篱,使文字畅然流淌。谈及文学价值,陈仓神色坚毅,谓优秀之作,必怀善念以传仁,裹温情而聚力;亦当与时代同频,映照世态变迁,铭记岁月印记。如此,方不负文学之使命,铸就传世经典。

华筵续响,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先生登坛主讲《散文三思》。先生妙语如珠,剖精义于素笺;哲思似水,溯文脉于古今。以简言纪事,用朴语传情。观古今笔法,虽世殊时异,然起承转合之妙,虚实相生之奇,竟若符契。
叶梅先生溯夫散文之源,谓其肇于青铜铸史,铭文镌典册,载社稷之兴衰,记彝伦之经纬;逮乎今世,笔锋流转,察山川之灵韵,究天人之幽微。或探草木荣枯以悟生息,或观星河明灭而省哲思,于方寸素笺间,熔古铸今,尽显文脉绵延、万象昭昭。
至若散文之美,叶梅先生强调必求新而尚真。文辞需焕彩,如霞蔚云蒸;意境当深邃,若幽谷藏春。创新者,非刻意标奇,实乃推陈致新,融古汇今。真情者,为文之魂,非肺腑之言,难动人心;非血泪之语,岂触灵扉?然散文之真,与虚构异途。虽容想象之翼,展腾挪之姿,然根基必植于实境,脉络当系于真情。

此次泰山雅集,三贤论道,各展千秋。胡竹峰先生析经典之妙,陈仓先生剖生活之真,叶梅先生溯文脉之源。三人之论,或高屋建瓴,或贴近生活,或博古通今,皆汇于泰山脚下,凝成璀璨文光。巍巍泰山,见证文人雅聚;浩浩文心,传承千年文脉。愿四海文友,承此雅集余韵,执笔为炬,照亮文学之路,让散文之花常开不败,文脉之水永续长流,共同书写中国文学的辉煌篇章!

孟凡秀,网名:幽兰茶心,现居济南,在字里行间耕耘的文学旅人。作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南市作家协会、山东省诗词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的一员,以笔为马,驰骋在文学天地。作品多见于《山东文学》《中国电力报》《中国核工业报》《山东电力报》,以及《铁军的风采》《电建之光》等刊物和多部合集与网络平台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生活感悟与人生思考。2024年,荣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奖” 。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