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02》「飘舞的剑」(7858辑)

晨间寄语
还说音乐。
时代的步伐与舆论导向有关,当报刊、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大肆宣扬明星时,年轻人一度追星,追到不可理喻,追到梦寐以求,追到老年人咋舌,追到人们议论巷尾街头…。而当媒体转向宣传科学家、英雄人物、开国领袖将帅时,人们定下心来,开始沉静思考,忧国忧民,探索未来发展,点头称颂…。
音乐,也有导向的功能。宣传什么、歌颂什么,在规律中常被转换。我们有过比较,流行音乐往往就是一阵子。而民歌、军歌、歌唱国家和民族的歌…,经久不衰。不仅引领时尚,还激励毅志、振奋精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全国人民唱了几十年,至今仍然好听。
我们那时也跟风,学唱《东方红》里的歌,传唱《战地新歌》里的歌,跟着歌词歌曲,向往未来,神往祖国的大好山河。下课了,有人开唱第一句:“雄伟的天安门,”就有人跟着:“雄伟的广场,”然后全班同学:“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随着“打从这面战旗在这里升起,”同学们越唱越激动,一气呵成,大合唱,把歌唱完。
那歌词至今仍有合力,激动人心:
“中国人民心中从此充满阳光,
从此充满阳光。
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广场,
毛主席检阅革命队伍的地方。
每当我们从这里走过,
便会感到胸怀宽阔,胜过海洋。
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广场,
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地方。
虽然我们住在祖国各地, 颗颗红心都朝着这个方向,
都朝着这个方向!”
如今,也有好的歌曲歌词传唱,如《天路》歌中设置的场景那样,当清早起来,女高音随着晨风徐徐吹动耳膜: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
时代有歌、有音符、有节奏,但时代更有旋律。旋律在人的认知里,是脉搏、是心动。就像军人唱着队列歌曲:“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从不畏惧、英勇战斗…”,豪迈而又气派…。
音乐,给高山、大河、江海、田野以壮美震撼,给人以长写、想象、意无止境……
新的一天,早安!
2025.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