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入肺:
——永远不要借钱给别人,您可别不信?
如果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联系你,无非就两种情况,要么结婚,要么借钱。结婚的是好事,礼尚往来,人之常情,而借钱就比较让人头疼,很难处理,一不小心就惹出一堆麻烦,甚至还会在心里面埋下一个终身难以化解的痛。如果是好哥们、好朋友向你借钱,你也认可他的人品,他是靠谱的、善良的,你们之间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你要不要借给他?甚至,如果曾经帮过你的人来向你借钱,你要不要借钱给他表示报恩?如果你也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那以下三个扎心真相,你要是越早看懂,就越能尽早避开致命的大坑。
01 借钱给别人,你可能是在亲手培养别人的仇恨民间有句老话叫 "救急不救穷",但这句话要是放在当代社会,也不成立。
或许该升级为:救急不救穷,救穷必养仇,救急也藏险。为什么说救穷会养仇呢?因为那些因 "穷" 开口借钱的人,往往早已形成依赖型思维。你借出的钱对他来说不是 "帮助",而是替他们掩盖了懒惰、短视的生存漏洞。当他们把 "借钱" 当成习惯之后,还钱就成了遥遥无期的空谈 。更可怕的是,你若开口催款,反而会被指责 "不近人情",最终你用自己的善良亲手培养出一颗 "仇恨" 的种子。
去年,我国的DF导弹试射,成功命中目标,然后股市一片向好。紧接着就有个好久不联系的朋友和我发信息说要和我借钱,金额不大,才一千块。我也没有犹豫,借给他了。虽然他没说是用来买股票,但是这个时间节点太巧了。现在过了半年,他也没还我钱,我实在没忍住,为什么一千块钱对他来说这么难。于是问了一下,不出所料,借给他的钱果然是拿去买了股票,本来想着赚钱了就还我,结果彻彻底底套牢了。他还说了句:当初你要是不借给我钱就好了,我就不会亏钱。我听了差点想给他一个耳光,我给你借钱,特么还有错了?我这就是借钱养仇恨。
为什么说救急也不要救呢?因为在以前的社会,借贷体系匮乏,"救急" 是人性善良之光,是应该被当做恩人对待的。但在信用卡、网贷、银行贷款触手可得的今天,一个连 "救急钱" 都借不到的人,本质是信用破产者。首先,如果是平台拒贷,说明他早已被金融系统判定为 "高风险",你借出的钱大概率是有去无回,等同于白送;其次,如果是缺口过大超出了借贷额度,那意味着他正面临远超自身承受能力的危机,你借出的钱不过是扔进无底洞,最终只会换来一句 "我也没办法" 的无奈叹息。所以说,在医疗商业化充分发达的今天,真正的 "生死之急" 本就该用保险来兜底,提前给自己规划一份保险,而不是等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了再到处去找人借钱救命。那些平时不规划风险、遇事伸手借钱的人,本质上是在转嫁自己的责任 —— 你的 "善意救急",可能只是在为他的认知不足而买单。
02 借钱时你是 “救星”,讨债时你成了 “恶人”
我之前有个大学舍友,自己创业开公司,和我借了一笔钱,大概三万多,说好半年归还,但到了半年期限之后,他说手头不宽裕,要再缓缓。我也碍于面子没主动开口要钱,硬是又等了一年,看他还是没有打算还我。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委婉地说:你手头紧的话,能不能分批次还我?他非常愤怒地说:“我没有分期还款的习惯”,“不就借你点钱吗,至于这么计较?”想起他借钱的时候,姿态之低,现在我开口要回自己的钱,反而成了孙子。你看,借钱时你是 “救星”,讨债时你成了 “恶人”。曾经一起在校门口喝酒撸串的交情,在 “还钱” 二字面前碎成渣渣,剩下的只有互相埋怨:一方说“早知道不借了”另一方说“这点钱都计较,算什么朋友”。所以说,能用 “交易” 解决的事,别用 “人情” 来兜底;能靠 “规则” 说清的账,别靠 “感情” 背书。这不是冷漠,而是用清醒的边界感,给真心留一片不被金钱污染的净土。要不然,朋友都没得做。因为你向他催账的时候,他会非常痛苦,他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像我的同学一样,他觉得我让他“分期还钱”是非常伤面子的行为。站在他的角度看,这种痛苦,是我带给他的,所以他会对我愤怒。就因为他曾经帮过我一下小忙,所以我借钱给他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这个人曾经帮过你,那他来向你借钱,最好也不要借。报恩,还有其他的方式。
03 借钱给别人的本质,是促进他人的堕落,是扼杀人的善意
其实很多时候,借钱的人并不打算欠钱不还的,借钱的时候,他心里想的一定是尽早还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能控制的范围。要么创业失败,要么投资亏损,等等。如果你不借钱给他,他可能不创业了,不投资了,那也不至于亏很多钱,那他还有机会做个守信用的人。就像开头我的朋友一样,原以为自己能赚钱,结果被套了,他就没办法做一个守信用的人。是我扼杀了他的善意。
从借钱的角度看,你以为借出的是 "钱",其实是在剥夺他人直面问题的机会:对 "穷者" 而言,借钱其实是对 "改变现状" 的逃避 —— 反正借得到钱,何必太幸苦,慢慢还呗。对 "急者" 而言,借钱是对 "风险意识" 的纵容 —— 反正借得到钱,何必提前规划,额外花钱买保险呢?所以说,真正的慈悲,是要逼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帮他的错误买单。拒绝借钱给 "穷者",是让他明白:生存的重量,只能自己扛;拒绝借钱给 "急者",是让他懂得:风险的代价,必须提前算好。
你的 "不借",或许正是唤醒他建立人生护城河的契机 —— 这才是对生命最高级的尊重。不借钱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清醒的善良。对自己:守住财务边界,才能守护生活的底气;对他人:拒绝当 "救世主",才能让对方看见真实的世界。
真正的朋友,不会用金钱绑架感情;真正的贵人,会用智慧成就彼此。你不借钱,就不把你当朋友的人,你们也不该成为朋友,越早分开越好。
最后总结:再有钱也不借。
我最近在读书群跟读学习,其实有人连续5年做到年入千万,是行业的佼佼者,早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也经常在直播间打赏,真金白银,大几千大几千的打赏,非常大方。他却为家庭立下一条铁律:不借钱给任何同学、朋友。
一个真正富有的人选择对他人 不"借钱" ,这绝对不是吝啬,而是穿透人性本质的清醒智慧,我们是可以模仿借鉴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