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国军:在书法诗词中高歌猛进的书法家
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夏国军。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书法与诗词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以笔墨为舟,以诗词为帆,在艺术的海洋中高歌猛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成长之路:从乡村少年到艺术追梦人
夏国军出生于1972年湖南安化的一个偏远农村家庭。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充满希望的年代,乡村的质朴与宁静滋养着他的心灵,也为他日后艺术追求埋下了种子。小时候,夏国军就对书法和诗词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常常如痴如醉地临摹字帖,一笔一划,认真而专注。那时的他,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一笔一划将勾勒出他未来精彩的艺术人生。
家庭条件的艰苦并没有阻碍他对艺术的热爱。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他就自学成才,凭借着对书法和诗词的执着,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农村的田园风光、风土人情,都成为了他诗词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乡村的美丽与宁静,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军旅生涯:铸就坚韧品格与独特艺术气质
1992年,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夏国军光荣地加入了武警部队,开始了长达15年的军旅生活。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财富,不仅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体能,更让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独特的军人气质。
在部队里,夏国军凭借着出色的新闻报道能力,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报道,累计超过30万字,五次荣获三等功。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新闻报道领域的成就,在训练和工作的间隙,他依然坚持书法和诗词的创作。军营的严肃纪律、紧张训练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并融入到他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展现出一种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军人的坚韧与豪迈。诗词创作中,也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例如,他创作的诗词中可能会有“铁血丹心铸军魂,保家卫国志凌云”这样的豪迈语句,充分体现了他军旅生涯的独特感悟。
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铸就独特风格
退役后,夏国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现任广州大学城(小谷围)文联委员、番禺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多个职务,是书法界的佼佼者。
夏国军的书法作品深受王羲之、怀素等书法大家的影响,又融入了个人的独特风格。他早年专注于毛体行草书的研习与创作,近年来更是涉足狂草,以短句为主要创作对象,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
他的行书流畅洒脱、笔力遒劲,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创新精神。在书写过程中,他善于运用中锋、侧锋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书法的韵律和美感。注重笔势的连贯和节奏的把握,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例如,在书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语时,他以奔放不羁的笔触,将这句话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天行健”三字以雷鸣般的笔触表达了天地运行的刚健有力,与狂草的豪放气势相得益彰。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他的草书作品更是奔放恣肆、气韵生动,充满了力量与激情。在创作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墨枯春水尽,砚破月华生”的意境。墨色的枯润变化和砚台的磨损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书法创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增添了作品的韵味和深度。这种将书法与诗词、意境与情感完美融合的创作方式,使得夏国军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诗词创作:与书法相得益彰,抒发家国情怀《破阵子·国际风云变》:
中东局势风云起,巴以冲突战鼓擂。
美国贸易政策变,全球格局动微微。
新加坡国大选启,民主进程焕光辉。
俄乌冲突战火飞,地缘政治险象随。

夏国军的诗词创作与他的书法艺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词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悟,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在国际国内大事面前,夏国军总是心怀家国,用诗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当面对台海局势等家国大事时,他创作了《台海局势(鹧鸪天)》:“台海局势似云涛,金门一役教训昭。军演频频声势壮,威慑敌胆气自豪。求和平,愿统一,两岸同胞共祈祷。中华儿女多奇志,定教台.湾归怀抱。”这首词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台海局势的忧虑与关切,以及对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念。那变幻莫测的云涛,如同台海局势的复杂多变;那深刻的教训,如同他对历史的铭记与反思。台海望归(念奴娇) :
台海茫茫,波涛涌,金门一役铭心刻。两岸风云,多变幻,何时共叙和平乐?军演频频,声威壮,威慑敌胆心不怯。望长空,盼统一时节,共团圆月。中华儿女情切,血脉相连结,勿忘先烈。和平统一,心愿坚,共创新篇无竭。努力前行,待归期不远,欢声雷叠。团圆宴,庆台.湾回归,欢声不竭。
除了关注国家大事,夏国军也关心身边的公益事业。他为农民工乡亲维权讨薪,总额不下百万,事迹传颂一方。他的诗词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例如,在《事故之哀·怜夏妪》中,他以沉重的笔触,表达了对车祸受害者的深切同情。“摩托狂飙至,无证更无情。妪卧血泊中,心碎梦难成”生动描绘了车祸的惨烈场景,令人痛心疾首。
维权利刃歌:
春雷乍破证无鞍,蛛血横飞裂玉冠。
十级伤残算未尽,五更诉状墨初干。
灶台可抵三成俸,农械早凝六月寒。
云卷医书三百页,星垂沪案九重峦。
敢擎民诉冰封刃,终破衙斋雾锁栏。
莫道姑婆霜鬓老,扶将红日过安山!
他的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豪情壮志,又不乏细腻柔情。与书法作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他常常以书法的形式呈现诗词,将诗词的意境与书法的韵味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书法与人生的交融: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夏国军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喜欢记笔记。他的笔记本就像一部生动的“人生记录仪”,详细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所思所想。这些笔记,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他书法创作的重要素材。
他的书法史,就是他的人生史。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回忆,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国的深情。当他书写“家国情怀”四个大字时,那刚劲有力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当他创作一幅以公益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时,那流畅的线条,又仿佛在传递着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执着与担当。《沁园春·铁棚书志》:
铁棚书志,执法为民心。拆违挥汗,壁垒尽消沉。墨染春联送福,笔走龙蛇传韵,文化润民心。夜巡街巷静,星月伴衣襟。守初心,肩使命,勇担当。攻坚克难,铁血铸荣光。心系千家万户,情牵百姓冷暖,服务永流芳。愿得此身许,盛世共辉煌。
多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让夏国军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即使后来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他对新闻的热爱依然不减。每天,他都会像过去一样,关注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他将这种新闻情怀融入到了书法诗词创作中。他的诗词,就像一篇篇生动的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心声;他的书法,则像是一幅幅精美的新闻图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着时代的风貌。
社会影响:以艺术传递正能量
夏国军的艺术成就不仅得到了书法界和诗词界的认可,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书法赛事中获奖,如“墨韵中华”书法比赛金奖和“神州颂”全国赛一等奖等。同时,他还将书法与诗词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诗意和书卷气的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除了艺术创作,夏国军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多次参加为灾区捐赠书法作品的活动,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希望。通过挥春送福等公益活动,他将书法艺术融入百姓生活,传递正能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
他的作品被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更被用作各种公益活动的宣传材料。他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传递了正能量。例如,他创作的《夏国军维权义行赋》,以狂草的形式,将事故的经过和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整幅作品气势恢宏,充满力量,展现了他作为书法家与党员干部的双重身份下,对正义与责任的坚守。
艺术传承:培养新人,弘扬文化
夏国军深知艺术传承的重要性,他积极投身于书法和诗词的教育与推广工作。他担任多个艺术团体的职务,为培养新一代的书法和诗词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经常举办书法和诗词讲座,向学员们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感悟。他鼓励学员们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员在书法和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些优秀作品还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同时,夏国军还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和诗词艺术。他组织了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继续高歌猛进,书写艺术新篇章
展望未来,夏国军充满信心和期待。他表示将继续以笔墨为舟,以诗词为帆,在艺术的海洋中继续高歌猛进。他计划举办更多个人书法展览和讲座等活动,将艺术成果与更多人分享;将书法作品出版成书或制作成纪念品等形式推广传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继续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书法和诗词艺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书法和诗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夏国军,这位在书法诗词中高歌猛进的书法家,用他的才华和热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赞歌,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他的艺术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与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