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文化散文《千秋武圣》(八)
文/王西兰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5—4—25山西)
全民阅读,阅读经典。长篇文化散文《千秋武圣》,作者王西兰。今天播送第八篇。
曹操20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狼狈逃窜,逃回襄阳。
但是,赤壁之战还不能说已经结束。两月前南征荆州接收的几个郡,都还在曹军的手上。特别是南郡的郡治江陵,荆州地域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还在曹军的手上。什么时候曹操缓过劲来,再来一次挥兵南下,对于东吴和刘备集团,实在是太大的威胁。
要真正打败曹操,关键就是要拿下江陵。
接下来,孙刘联军江陵战役,很快就打响了。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队主攻,刘备张飞带领一部分兵力协助,开始进攻江陵。
刘备的其他部队呢?
按照诸葛亮的设计,刘备集团的其他兵力,当然有自己的战略方向。
赤壁之战前,刘备撤退到夏口投靠刘表的大儿子刘琦。赤壁之战一开战,刘备集团,包括刘琦的队伍,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自己的地盘了,都成为游击军团了。
漂泊多年的刘备集团,太需要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赤壁一场大火,曹军大败。原属荆州的地盘,特别是江南四郡,就成了丧家之犬。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展现在刘备面前。以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划能力,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攻略江南四郡!
战略谋划当然很好,但实施起来,颇不容易。
原因是,江陵在曹军手中,江南四郡的守军就不会轻易放弃抵抗。如果江陵被攻下,江南四郡之地没有了倚仗,就很难坚持了。
曹军大后方不断派出部队赶来增援江陵。一旦增援的部队赶到江陵城下,围攻江陵的联军部队,随时就会陷入背腹受敌的危险局面。
联军方面,需要派出得力战将,对曹军的增援部队进行阻击。
谁来阻击曹军的增援部队呢?
关羽。当然还是关羽。
联军方面,只有关羽具有震慑曹军的声威。
关羽在江陵以北,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曹军增援江陵的将军,是汝南太守李通。李通是曹营名将,名次仅在“五良将”之后。曹军五良将是谁?“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排名紧随在这五位将军之后,李通的战斗力我们就知道了。
这个李通可是不好对付:“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 就是不断清除关羽部队设置的防御工事,拼死向前推进,攻势非常激烈。但是,为了保证攻下江陵,把曹操的势力赶回汉水以北,为了保证大部队攻略江南四郡的顺利进行,关公在江陵北部抵抗李通的增援部队,进行顽强的阻击,独撑危局,拼死搏杀,决不让敌人的援军前进一步。
面对关羽的顽强阻击,李通无论怎样拼死搏斗,总是无法攻破关羽的防线。江陵形势危急,急需增援,而自己的援军只能被关羽阻拦在半道上,就是不能及时赶到江陵城下,实在是有负于曹仁的期望,有负于曹操的器重,不由得又羞又愤。不久,李通急火攻心,急怒交加,竟然死在军营里了。时年42 岁。
李通未能实现增援江陵。正当壮年的名将,死在了军营里。
曹仁和徐晃盼不到救兵,难以抵挡孙刘两家的联合进攻,只好放弃江陵,撤兵逃离。
江陵,攻下了!
是关羽的拼死阻击,才保证了联军攻占江陵,才算为赤壁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江陵这个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终于夺到了联军手中。占据了江陵,就拦截了曹操日后南下的道路。曹操以江陵为桥头堡,日后伺机横扫江南的图谋,由于江陵的失守,再也没有实现。
对刘备集团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关羽阻击曹军的战略空隙,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攻略了江南四郡。
辗转流离,长期飘泊的刘备集团,终于有了立足之地,终于赢得了一块战略根据地。
直到这时,刘备集团才不再依附别人,不再寄人篱下,才算是有了一份比较大的基业了。他们日后的发展壮大,都是从这一块根据地开始的。
这时候,刘备集团的发展,才算完成了立足阶段,真正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三足鼎立,开始有了雏形。
关羽在刘备集团取得立足之地的战略阶段,贡献是巨大的。
关羽,是中流砥柱,是国家干城。
(节选自《千秋武圣》第八章“江陵:阻击强敌,奠定立足的根基”)

作家简介:王西兰,男,1948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职称。曾任运城市文联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耧铃叮当的季节》(1985年,第一届)、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2004-2006年度)获赵树理文学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耧铃叮当的季节》、小说散文集《无悔选择》、长篇小说《送葬》、长篇文化散文《大唐蒲东》、《不朽关公》,文学传记《关羽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的觉醒与归真》,随笔集《艺术是生命的支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原贵生》,文化专著《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等。有作品翻译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