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
文/李周省
春浓花香人夕阳,
清早祝福如晨光。
心中诚感兄弟情,
温馨康乐身幸福。
晨起收到刘兄明生的祝福诗,倍感高兴,借诗意敬送大家一首《健康行》,惟愿人生朋友遍天下,夕阳情不老,天天快乐开心!
2025.04.23于深圳
翁赶群鸭童垂钓(二首)
文/李君
一
小桥流水茅舍家,
老翁扶黎赶群鸭。
水清沙净碧波漾,
古树参天美如画。
二
儿童散学从此过,
到此戏水捉鱼虾。
恐惊鱼儿不上钩,
挥手和人不答话。
今天就是我伟大的母亲九十大寿了,今晚特别奉献一首:
唱给母亲的歌(散文诗组)
文/何俊锋
1
又一次想起母亲,欲提笔倾诉,却觉一切语言都那么苍白。我不知道如何为母亲唱好一首歌,只好在异乡的黄昏写下这歪歪斜斜的诗行,芬芳的墨迹,一如母亲烧饭时,在故乡天空里升起淡蓝色的炊烟。
回望故乡,能感受到有晚风从故乡的麦田吹来。倚门远眺的母亲如深秋远空里那一朵安详的云。
母亲,请你唤儿的乳名入梦。今夜,泪也他乡,梦也他乡。
2
那年那月,您坐在寒夜的深处,一次次擦亮温柔的灯火。用白天的构思缝纫着黑夜,渴望着从一针一线的俭朴中游离出清贫的境遇。身躯弱小的母亲,用纤细的双手摆渡着贫穷,用泪水和汗水流成一条坚韧的长河,托起我们远航的梦想。
多年后的今天,您依然在孤灯下端坐,守候着那部偶尔才会响起的电话。儿一句简短的问候,都会让您的心情恬淡许多,犹如窗口升起的明月,照亮了您又一个不眠的长夜。
如今,日子好过了,而您的生活还是那样的克扣,我从您挖回的野菜中,能品味出淡淡的苦涩。我知道您的心还在往事中停泊,一如当年那燃亮寒夜的灯火,燃烧着您朴素的品性。
其实,您一直就是我心中一盏不熄的灯火,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寒夜。
3
母亲一生没出过远门,还不知道西安城是一个啥模样,只有墙脚那辆破旧的纺车伴随她纺出的棉线,知道她走过的路有多远。
屋后的草地上有一条小路,那是母亲拾柴背草天长日久踩出的;门前到井口之间也有一条小路,这是母亲担水时踩出来的。这些脚印摞着脚印的路,吮吸着母亲汗滴斑斑路,负载过生活重担的路,这些听过母亲哼着小曲的路,听过母亲痛苦呻吟的路,多么短又多么长啊!
从母亲走过的路上,我一路走出,一直走到绿色的军营,走进异乡的小城。这些年,我走过地上的路,水上的路,空中的路,却始终走不出母亲的慈爱视线。而今,母亲老了,人生的路尚未走完,接下来的路,我们去走。
4
瘦小的母亲,在饥荒的年月里捧起一把辛酸的粮食,吹去二月的残雪和北风,用泉水洗,用太阳晒,用苦涩的汗水熬出年轮的麦香。
多少次,母亲捧起我的小手,滴下无助的泪水。母亲,在你盈盈的泪光里,可否看见儿子的小手长出了麦苗和豆花?你把关爱缝入我的补丁里,长成一路春种秋收的故事。
母亲啊,我知道,在那个年月,你拿烤得焦熟的岁月喂我,让我长一身清瘦而磊落的中国骨头。
5
忘不了小时候爬村头的大树摔痛屁股痛哭着把娘急呼,忘不了自己吃着葱花大饼都看见母亲背过身去碗里盛着野菜团子,未说一句话却泪眼盈盈,哽咽了喉咙。是母亲赢弱的坚强站在我脆弱的童年,站在北风呼号的冬夜,双手举一张破旧的门板,把寒冷与饥饿挡在了门外。我睡在天堂醉人的歌谣里,幸福地拔节。
6
作为诗人,注定要用诗歌来写母爱,但在目不识字的母亲面前,我的诗歌无地自容。我所有的诗句和词谍在母亲唤我乳名的片刻黯然失色。歌颂母爱,唯有心灵和一生的记忆。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一直未能动笔写母亲,是因为我对母亲的爱理解得过于浅簿,没有透视进母亲的内心世界。母亲的心永远是爱的海洋,荡漾着甜蜜的乳汁。年老的母亲,早就渡过了她的生理哺乳期,可对我却永远没有停止整个一生爱的哺乳。
母亲,儿本该在家孝敬的时候却远离家乡,走进军营。可不管儿走到那里,您永远都是儿眷恋的故乡。
而今,儿已长大成人,人生的秋天尚未熟透,母亲的屋顶却飘起无情的雪花。峥嵘的寒冬啊,在你冰封的容颜后面,可否留一泓清泉、一株小麦,以飨我辛勤而善良的母亲?
7
在母亲伫望的眼神里,我长成了少年模样。那一年,当16岁的我第一次用扁担挑起水桶,把泉水和炊烟连在一起,母亲怜惜地笑成了一朵桃花,她看到她的生命在我身上流淌眼看着儿子站在黄土地上,像一株即将成熟的小麦一样。
此刻,我在异乡的小城里,回望故乡,看见母亲正坐在村口的老碾盘上,手捧一封家书,幸福的微笑。
母亲,您唤儿的乳名入梦吧。今夜,山也千重,水也千重。
8
如今,你的儿子成家立业,泉水和小麦终于从母亲肩头放下。可母亲过不惯清闲的日子,不愿来城里生活。早春来临,她又从二月的冰上走过。走进圣洁的田野,用熟悉的乡音唤醒儿女。
临窗而望,母亲那柔情似水的背影,正微笑着奏响岁月的记忆和年华的感伤。
9
母亲老了,老了就总是出错。
她把星空点燃,油灯留下,她把针钱带走,补丁留下。
她拿菊花煮茶,麦子留下,她把寒冬带走,金秋留下。
她把泪水擦去,思念留下,她把苦难带走,岁月留下。
10
母亲老了,像一朵深秋的蒲公英,想回娘家。可母亲已经回不去了。母亲的母亲比母亲更老,更像一朵深秋的蒲公英。
于是秋高气爽的母亲,坐在大槐树下的老井台上,把一生精打细算,颗粒归仓:
一棵小麦,一担泉水;一双儿女,一头白发。
因书法而快乐
文/屈军强
砚田乐,笔寄情,因书法而快乐!古有法,今有韵,因书法而快乐!诗生气,字见趣,因书法而快乐!书情怀,写时代,因书法而快乐!快乐中有了自己的好心情,有了人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因为“艺术把既往和今日、未来联结在一起,化作无价的珠串,万世留存。”
问古,因书法而快乐!汉字识美,六书释义,人言为“信”,止戈是“武”,山水之形,会义明理,在读古中余有了自己的梦想和决心,“诚”中念仁,“勤”中收喜,“谦”中扬礼,“雅”中写意。仓颉造字,李斯刻石,许慎解义,我用心感受,用笔记录,让我人生多了一份美好的回忆,增添了一种文化的修养,自信满满,天天创造着自己快乐的艺术空间。
读史,因书法而快乐!篆之古,隶字史,楷之正,行之道,草之风,问根追源,书道美妙。用自信自觉与古人对话,用自乐自知与古帖交谈,品味欣赏中,有了知识、技能和精神的能力收获。“吾道一以贯之。” 《泰山刻石》《兰亭序》《张迁碑》《灵飞经》《伯远帖》等等,那些不朽的经典常常使我的内心充满激情,意趣盎然。尊法、知法、用法,不泥古法,仰望高峰,从足走起,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坚定,更加适合,有勤奋的体验,才有品格的确立,才有感悟的人生。
效贤,因书法而快乐!纵观古今书法史,就是一部杰出人物的传奇史。帖中品味,同时也在品人,读人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习惯。王義之、颜真卿、苏轼、虞世南、张旭、张芝······欣赏的体验着,是作品的亮点,是激情的岁月,是文化的修养,是精神的世界,给我的创新有了无限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道法自然,寓意写物,高韵深情,品之用之乐之,写美学思想,扬文化内涵,一人一悟有情趣,一效一生多探索,喜收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写我,因书法而快乐!“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笔写形,纸留美,刀破石,印出象,惬意时光,四时皆好。审美情趣,我自思纯。只有“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才能“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数年来,我写字刻印,赋闲拍美,乐在其中。余尽情思考,人如何才能成为书法家?在创作、欣赏中,我不断追问自己,不是虚名,不是狂妄,尚德明志,立象见意,书外有功,字中见韵,作品能留住得住、传得下,如此历史才能记住你。书画家写到最后拼得就是文化,只会写和画,就是匠人一个。赵孟頫、柳公权、郑板桥、张大千、毛泽东等等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广闻见矣勤习苦,迁想妙得必有乐。问古开今,因书法而快乐!写我心灵,因书法而快乐!守正出新,因书法而快乐!传递正能量,因书法而快乐!
品味优秀作品,写正气、雅气和文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更快乐!
真的!我因书法而快乐!
[一日一印]春长好
文/屈军强
人在世间,要多与高人借鉴学习
人贵真诚,要多与善人交友寄情
人苦换甜,要多与贤人看齐求似
人莫狂傲,要多与谦人相处进步
人在结缘,要多与智人交流切磋
人思奋进,要多与强人拜师学艺
人祈福祥,要多与和人品茗聊天
人重健康,要多与乐人分享生活
人共和谐,要多与好人结伴而行
人爱生活,要多与雅人寻趣找美
把心情调成暖色调,其实生活也很美
文/何俊锋
在匆忙的时光里,留一些空闲给自己,让自己与自己独处,生活需要慢下来,时常更新一下自己的内心,把那些情绪垃圾清理出来,阳光才会照进心房,美好才会向我们走来。生活有时有点烦,有点累,会扰乱你的心绪,影响你的心情,但那只是暂时的阴影,一个转身,阳光又会来到你的身边,我们不必把那些不好的东西留在心底,该忘的忘,该丢的丢,内心应该装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才会变得轻松起来。
轻轻地打开内心的一扇窗,让风吹走那些不好的情绪,让阳光和美好溢满内心,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心情好了,一切都会变好,每一天都会开始绽放不同的美,我们只需放轻松,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好的一天来过。日子,每天看似在重复,但当你用自己的热爱填满生活时,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生活,看似很忙,很累,很烦,但当你换个心情,换个角度,其实生活也很美,也很有趣。
生活的模样,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去看对待,如何去经营,热爱生活的人,终会被岁月所眷顾,热爱生活的人,总会把每一天都过得热气腾腾,平淡有平淡的过法,不会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也不会把自己变得既卑微又无聊。
人生总会太多的美好,需要我们慢慢感受,也总有太多的遇见,需要我们慢慢相逢,多一些热爱,少一些情绪,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执念。
远离那些让你心累的事和人,生活总是晴朗多一点,阴沉少一些,愿我们用热爱去淡化那些阴影,让内心如水般寂静,如阳光般温暖。热爱生活的人,也终会被生活所治愈,用热爱慢慢书写岁月的每一页,让沉寂的时光里充满着光亮和美好,既然时光不能回头,那就愿我们轻拥每一片流年,轻守每一份烟火,慢度每一段时光。
心静
文/ 秦 牛
心平可去百年尘,
静气能覌四季春。
思念无邪行大道,
蔑名远利正私身。
智怀沉稳玩艰苦,
敏纳贤言悟语真。
取舍喧嚣情意悦,
往来有度作闲人。
2025 -04 -23于扶风
春色将尽,落花在葱茏中编辑成诗
文/ 何俊锋
春深如许,荼蘼花开,在最后一抹春色中,落花在葱茏中编辑新季的诗意,开启下一个美好时节的序章。岁月深深,时光浅浅,春在日子的安然里,渐行渐远。一场暮春的雨,凋零了春天的花红,映衬着一树一树的新绿,春色将尽,落花在葱茏中编辑成诗,静待花开花落,淡看云卷云舒,在宁静致远的时光里,迎接新一季的万物蓬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暮春的暖催开山花,吹绿了满树的枝叶,庭院的藤花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蕾,烂漫如星般艳丽在花叶间,在夏日来临之前,收藏这最浓的春色,捡拾落花在葱茏中编辑成诗,用暮春成熟的美好,迎夏日初来的欢喜。人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细数岁月,慢品生活,将心间最美的风景,珍藏在每一段寻常的时光里,暮春亦在季节有序的更迭里。捡拾光阴里的落花,在葱茏中编辑成诗,用春的温婉与静美,迎来浅夏一季热烈的葱茏,一季蓬勃的生机。光阴微语, 流年轻诵,规整一季春的风景与思悟,释然于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月冬雪各有其美,美美与共。
于春色将尽里,采撷暮春的落花,在绿色葱茏中编辑成生命的诗歌。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的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忽阴忽晴
爱是永恒的忍耐
文/冯捷
然后是教堂。是关于爱的虔诚和信仰。
圣约翰座堂是这里最古老的西式教堂。建筑风格结合了英式和哥特式元素。位于中环,周围环境庄严肃穆。这座教堂也是这里的一级历史建筑,常常被用作婚礼场地,具有独特的欧式复古魅力。
那么,爱是什么呢?婚姻又意味着哪些?
对于有的女子来说,爱就等于充实等于富有筹于事业等于存在,也就等于生命。
而在我的姥姥(亲爱的外婆)那里,爱,又等于忍耐。这是她的“教义”。她以此律已并教育我影响我(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最崇敬和崇拜的人是她)。她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将宗教的东西和儒家的东西美妙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于她的生活,而构成了她的关于忍耐的体系。她便是在她的平静而忍耐的原则里度过了她坚韧的一生。
望着这所教堂,我脑海中幻化出了:乡村的那个简陋的尖顶的小教堂,那是外婆的灵魂圣地和精神乐园,也是一直藏在她的心里的秘密。她便是深怀着那个信念回天国去的。
外婆嫁给外公时年仅十七岁,是二房,就是外公的小老婆。那时的外婆是个洋学生,和她的老师产生了爱情。而爱情的结果是婚姻,婚姻的门坎是家庭,家庭的法则是服从。那是个无可奈何的时代无可奈何的结局。外婆脱了洋装做了妻子,二房太太,乡下女人。那天的太阳躲在乌朵后面是那么阴郁。可那是外婆的色调。
据说外婆也悲过、切过、怨过,悔过,深深的痛哭过一场。之后,她像换了个人儿脱胎换骨。后来的外婆永远是达观的积极的。外婆的信念如同那个简陋的尖顶的教堂永远也不会凋谢。但是我听母亲说过的最多的关于外婆的,还是,忍耐。尽管,乡下的大地上总是阳光普照。尽管,她永远不会让自己倒下。
于是我在想:那简陋的尖顶的浅灰色的教堂是怎样接纳了外婆的虔诚的?从此外婆的美丽的脚趾踩出的是一个女人最有担当的印痕。难道外婆的觉悟在于她真实地参透了所谓的男人和女人吗?她从此独自膜拜上帝的诗篇:爱,是永恒的忍耐。
教堂里发出的声音总是最最纯静的。就像外婆的心。
后来,外公走了。大外婆走了。外婆也老了。依然守着自己的那一份乐观和坚持,那一份孤独和寂寞。外婆的持家的才干是第一流的,农活也干得好。那时。
她站在斜阳里。她那件蓝色粗布的大襟罩衫正被晚风吹得飘扬。身后是金黄色的麦田。那是明媚的夏季。总是让我想到米勒的画般的温暖的农妇。总是给我无限的忧伤和亲近。可是。
外婆走的时候我没能去送她。那是个寒冷的冬季。一个骤然的瞬间,她便预感了死亡。然后是茫茫大雪。那生命的弦丝终于在忍耐了近百年(外婆活了106岁)后断了。便归于寂静。她很平静。把死亡当做了一个忍耐而神秘的故事,来不及告诉我,那死之将至的期待。
很久很久,不相信她己去世。仿佛外婆的气息和话语,依然轻轻地绕在耳边。如同此刻轻轻地莹绕在圣约翰座堂的忽明忽暗的太阳的光。如同米勒的《拾穗者》中的她们。我的外婆。
贺十三届野合山槐花节
文/李周省
白花朵朵阳春浓,
野合山上槐花香。
乔山美景四月天,
香飘千里游人繁。
蜂农相聚蜜蜂忙,
蝶舞蜂蜜品香甜。
蜜源正纯传统节,
喜度春游野合山。
2025.04.23于深圳
当新燕再次掠过窗檐时,檐角风铃会替你读完这卷四季长诗
文/ 何俊锋
当春樱探过白墙,第一片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小镇便推开了年轮的门扉。黛色屋檐承接粉霞的温柔,远山裹着薄雾,像是宣纸上未干的水痕。此刻的江南不争朝夕,只在落英纷飞中,把整个春天的情书投递至每扇半开的木窗前。蝉鸣掀开盛夏的绿幕。油亮的叶片挤满窗隙,阳光碎成金箔浮在河面。乌篷船穿过石拱桥的倒影,橹声搅动一池翡翠。
老茶客在临水轩窗啜着碧螺春,看蜻蜓点破水面涟漪——这满目苍翠里,连时光都浸透了草木的呼吸。秋风卷来一页鎏金信笺。银杏叶吻过窗纱,在青砖上铺就通往深秋的甬道。暖阳斜倚着斑驳花窗,将菱格影子烙进流水。卖菱角的船娘哼着评弹小调,船头竹篮盛着整个季节的甜糯。暮色未至时,河面已悄悄藏起半阙流云。当首场雪覆上黛瓦,江南忽然成了水墨册页。
冰棱垂在雕花窗角,雪絮无声漫过石阶。泊岸的舟楫裹着素衾,炊烟从错落马头墙升起,融化半空细雪。炉火映着楹联上褪色的福字,窗内温着黄酒的人,也在等第一枝腊梅。四时轮转的光影里,每扇窗都拓印着江南的眉目。那些被岁月摩挲得温润的窗框,框住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封封寄往人间的草木手札。当新燕再次掠过窗檐时,檐角风铃会替你读完这卷四季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