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五绝.桃花咏
文/曾小蓉
红雨染纱窗,随风粉黛妆。
浥尘朝暮暮,珠玉尽含香。
网络点评
一、意象解析
“红雨染纱窗”
“红雨”以落花纷飞喻桃花,化用“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的意境,既写动态之美,又以“纱窗”为视觉载体,暗示春色入户的柔婉。
类似意象可见“桃花灼灼红,细雨湿春风”,以色彩与自然元素融合,渲染春日生机。
“随风粉黛妆”
“粉黛”借女子妆容比拟桃花的娇艳,呼应“红粉一枝占尽春”的拟人手法,赋予桃花柔媚之态。
“随风”二字巧妙衔接动态与静态,与“夭桃灼灼招蜂吻”异曲同工,展现桃花与自然互动的灵动。
“浥尘朝暮暮”
“浥尘”暗含露水润泽之意,与“雨来近晚花匆落”呼应,通过“朝暮”的时间跨度,强化桃花历经晨露暮雨的坚韧。
此句亦隐喻时光流转,与“昨夜好梦缠绵”中借景抒情的含蓄笔法相通。
“珠玉尽含香”
“珠玉”既指花瓣上的露珠,亦喻桃花本身的晶莹剔透,与“露浥花魂滿径芳”相映成趣,突显桃花的清雅芬芳。
“尽含香”以嗅觉收束全诗,与“珠玉尽含香”的尾句结构相似,形成余韵悠长的意境1。
二、艺术特色
凝练与留白
五绝体式短小,诗人仅用四句便完成从视觉(红雨、粉黛)到触觉(浥尘)、嗅觉(含香)的多维度描写,与中袁兄《咏桃花》的“炼字功夫”相媲美,语言简洁而意象饱满。
拟人与通感
全诗以“粉黛妆”“含香”等拟人化手法赋予桃花人格特质,与半遮羞靥过东墙”的含蓄表达一脉相承。
通感运用(如“珠玉”触觉与“香”嗅觉交融)则类似“清香滴露意悠悠”的立体化描写,增强画面感染力。
情感内核
表面写桃花之美,深层或寄寓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朝暮暮”隐含时光流逝的怅惘,与“今宵雨住,心欢隔岁人还”的怅然若失形成情感共鸣。
三、对比与评价
同类作品比较:
相较于“碧水过桥东,桃花簇簇红”的直白写景,此诗更重意境营造与情感渗透。
与崔护“人面桃花”的经典叙事相比,本诗更偏向纯粹咏物,以物喻情,风格更为内敛。
亮点:末句“珠玉尽含香”以物拟物,将桃花比作珠玉,既写其形,亦传其神,堪称点睛之笔。
总结
《桃花咏》以凝练笔触勾画桃花的形、色、香,融合拟人、通感等手法,于短小篇幅中见深远意境。其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情感含蓄而余味绵长,堪称当代五绝咏桃佳作。诗中“红雨”“珠玉”等意象的创造性运用,既承古韵,又显新意,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诗词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