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杯征文二等奖
永不消逝的青春旋律
权 郁

我曾是一名三线学兵,一九七零年八月,响应祖国号召,奔赴安康,与铁道兵、民兵、共同修建襄渝铁路。在那激情燃烧的三年里,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的三线建设。

人生如画卷,青春是最绚丽的色彩;人生如乐曲,青春是最动人的旋律。对我们三线学兵而言,青春始终与《铁道兵志在四方》的主旋律同频共振。无论是昂扬激越充满乐观主义的曲调,还是铿锵有力彰显豪迈斗志的节拍,都贯穿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即便到了古稀之年,依然在心中回响。
十七岁,风华正茂,我们高唱“背上了行装,扛起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翻山越岭、昼夜行军,毅然奔赴襄渝铁路建设的战场。在那里,我们经历了超负荷的繁重施工与艰苦生活的严峻考验,饥饿、寒冷、流血、牺牲如影随形,我们在危机四伏的隧道掌子面紧握风枪,在烈日炙烤的江滩备运砂石,在浊浪滔天的汉江边奋勇抢险……支撑我们咬牙坚持的,是“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铺上铁路网”的坚定信念,是“今天汗水洒下地,明天那个鲜花齐开放”的美好憧憬。在铁道兵的大熔炉中,《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旋律陪伴着我们淬炼成长,在秦巴山中、襄渝线上,用汗水和热血谱写出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五十年光阴流转,这首战歌始终镌刻在记忆深处。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便奔涌而来,青春的火焰瞬间熊熊燃烧。凭借着这份青春岁月的热忱与对第二故乡的眷恋,二〇〇一年,一千多名三线学生重返安康,捐资植树,在南溪山营造了“三线学生防护林”,让绿色卫士永远守护留有我们青春足迹的襄渝铁路;此后,我们又怀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精心策划,多方奔走,协助安康市政府在烈士陵园建成《三兵纪念亭》《三线学兵纪念馆》,告慰英灵。传承精神;年逾古稀,我们铁道兵八团学生连又联合发起征文活动,编辑出版了《铺路石》《青春筑路岁月》《月池沟纪事》《青春的记忆》系列回忆文集。用文字打开尘封的记忆,以激昂的笔调为青春之歌增添新的音符,续写新的篇章。
一九二四年的《五四纪念爱国歌》,曾以激昂旋律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怀,呼应着五四青年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反帝反封建的壮举。

跨越百年,时代在变,但青春的底色从未改变。从“五四运动”中为国家命运奔走呐喊的青年学子,到投身三线建设的学兵,再到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的青年一代,青春的旋律始终激昂。一代代青年以热血与奋斗,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雨果曾言:“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将会褪色!”我们的青春旋律伴着奋斗的征程。历经风雨,却也收获成长;饱尝艰辛,却也铸就辉煌。当我们回首往事,站在岁月的长河畔,与那个曾在绚烂骄阳下意气风发的自己告别时,可以骄傲地说:那些奋斗的日子,都是生命中最闪亮的时光!因为真正的青春,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它将化作永恒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中传承不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槛外人 2025-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