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的艺术
王建平
熙熙攘攘的地铁站里,人们的脚步节奏总是比平常快上许多,踏着现代生活急促的鼓点,当我们惯性的机械式前移时,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催促着,裹挟中无法确认自我,直至走到站台才肯停下。戏剧理论将 “停顿” 视为一种动作。看似静止的等待,内心的活动是丰富的。现实生活的舞台上,停顿同样是一门值得品味的艺术。在停留的那一瞬间,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可惜大多数人只是匆匆而过,与这些美好失之交臂。匆忙掠过恰恰忽略了叩问生命本质的瞬间。
“我思”构筑了现代性生存的精神坐标。“在思索的瞬间,才真正活着”,这句话出自比利时象征派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 年,他凭借着丰富的想象与奇思妙想打动了无数读者,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倡导“不妨多一个瞬间停留,瞬间的思索”。短暂的停留与思索,是对生活深度探寻,寻找自我的契机。古希腊先哲说:“唯有在不为外物所役的驻足中,人才能接近神性般的自我完满。”
2007 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上午,应《华盛顿邮报》邀请,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乔装成街头艺人,在华盛顿地铁站的早高峰时段连续演奏了 45 分钟巴赫和舒伯特等大师难度极高的经典曲目,手中的小提琴更是意大利特斯拉迪瓦里家族于 1713 年制造,价值约 350 万美元的稀世珍宝。这样一场本应在高雅音乐厅举行的昂贵演奏会,在地铁站的角落里悄然开场。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那优雅的音符如灵动的精灵,在地铁站的通道中飘荡。约夏・贝尔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地演奏着。令人遗憾的是,这美妙的琴声并没能留住人们匆忙的脚步。在他演奏的过程中,超过 1000 名路人从他身边匆匆走过。当美沦为特定场景的廉价物品麻木了人们神经的时候,仅有 7 人停下脚步在驻足聆听,他们在顿悟中守住了感知美的原始本能。最终演奏会只收获了32 美元,这个数字丈量的是对价值理性的深度吞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夏・贝尔在波士顿歌剧院的演出门票高达 300 美元,依然一票难求。
约夏・贝尔此次演奏在时间、场所的选择上确实不够恰当,演奏目的也不够清晰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演奏水准堪称一流,使用的乐器更是举世无双。这说明音乐本身的魅力无可置疑,问题在于人们的感应能力、认知水平、欣赏能力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人们没有用心去留意这场艺术盛宴,没有给予艺术应有的尊重。没有驻足思索,从艺术的裂隙中,从常人的沉沦状态中抽离,获得生命主体的澄明。
经典音乐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理应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这场演奏中,有人听到琴声后感到震惊,本想停留,却因看到是 “街头艺术”而放弃,失去了对美的鉴赏力和辨认自我认知的能力。极少数人选择停留,也有人怀疑一下自己的听觉,频频回头却最终没有停下脚步。
这场测试旨在探讨人们对美的感知、品味与选择,却带来深层思考:
在普通的环境中,能否敏锐地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即便感知到了,是否愿意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欣赏。在毫无准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又是否能够认可真正的天才?
人们始终在匆忙中对抗存在,即便演奏者是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演奏的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符,倘若我们连停下脚步欣赏片刻的时间都没有,那么在这匆忙的生活中,究竟还错过了多少世间的美好呢?
珍贵的艺术在喧嚣中低吟,扭曲成模糊的背景音,失去了抬头仰望天空的一刻。品味艺术堪比欣赏悠扬的诗篇,匆匆中蒸发,错过是否会留下遗憾?
我们总是低着头,不停地向前赶路,一心追逐着名誉和财富,却无暇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如同不停旋转的陀螺,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和生活的意义。忽视了家庭的温暖、健康的重要、快乐的真谛以及自由的价值,将追逐利益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如此一来,错过的又岂止是一场美妙的音乐演奏,其实是无数珍贵的生活瞬间。
街头艺术的先验标签遮蔽了本质价值。或许,我们应当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在这短暂的停歇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欢乐,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时光如白驹过隙,无数美好生活的瞬间,都在匆忙的脚步中悄然流逝。让匆忙的脚步慢下来,学会适时停留,感受美好。
梭罗的哲学理念三层意思,即回归自然与生态和谐;简朴生活与物质低配;精神高配与自我实现。他在瓦尔登湖畔丈量的不是时光的刻度,而是生命的密度。在海德尔“向死而生”的时间性领悟中学会将生存切割为可驻足的“间奏”,更加真实有目的生活;每个停顿的瞬间都是对“存在与时间”的重新锚定。不是消极的停滞,而是主动对认知的超越。当琴音不再被视为“赶路的背景噪音而作为存在的诗意”,我们才能在匆匆的世途中听见灵魂与永恒共振的频率。
数字与速度统治的时代,驻足思索不仅是美的选择,更是一种哲学对抗。在时光的褶皱里聆听诗韵,在沉默的玫瑰中感知互爱。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匆匆走过会失去真本的自我。存在之光,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光,驻足接受光时,它会像闪电般照亮自我的精神旷野,值得铭记的就潜藏在内心留白处,生活的碎片亦是心灵宇宙。
学会停顿,让灵魂得以喘息。

王建平,男,1956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科班。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书协黑龙江分会理事。
散文作品曾在《中国散文大观》《散文百家》《散文家》《黑龙江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获中国散文家协会华表奖一等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论坛优秀作品奖。出版散文集《地中海拾贝》《王建平散文集》。与高长顺合作编剧话剧《职场游戏》、音乐剧《太阳的部落》分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三等奖、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八届丁香奖优秀剧目奖,与高长顺合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教育烛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王建平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