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 文/周丽
清晨,我与父母一同前往“鱼池”——那个父亲曾挥洒汗水养鱼的池塘,如今要在坝上种下辣椒、豆角、菜瓜和茄子,池塘里种着核桃树、果树和各种林木。池塘不远处的崖畔边,一棵香椿树瞬间勾住了我的目光。
这棵香椿树高大而挺拔,是父亲三十年前亲手栽下的,如今已长成参天模样。它枝干粗壮,直径足有十几公分,树身满是沧桑斑驳,恰似老父亲那饱经风霜、布满褶皱的脸颊。然而,枝条上新生的香椿芽却红中泛绿,玛瑙与翡翠交织般的色泽,煞是好看。短的香椿芽仅几公分,娇俏如少女;长的约十公分,摇曳生姿,恰似儿时我们踢的鸡毛毽子。
香椿芽,堪称人间美味。入口唇齿留香,余韵淡而绵长。“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芽的时令非常短暂。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更是对香椿推崇备至,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吃一口香椿,你便能品味到整个春天的味道。在家乡,香椿芽一直是餐桌上的宠儿。香椿芽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凉拌面,皆是农家春季的美味佳肴。这些年,香椿树成了家乡人的致富树,许多人专门种植,天不亮就去采摘,批发给收购商,几经转手,成了城里饭店的时令招牌菜,备受青睐。
这棵香椿树,每年清明过后,父亲都会砍掉新长出的枝条,方便采摘头茬香椿芽。采摘后的香椿树,第二年砍掉的地方又会长出新枝,一年比一年茂密旺盛,结出的香椿芽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父亲年龄大腿脚不方便,没再上树砍新枝,好多枝干已经有胳膊腕粗细。
母亲说,这棵香椿树长在崖畔,看似离水井最近,实则浇不上水,全靠雨水生长。但它不屈不挠,根深深扎入地下,汲取养分。它不与池塘里的核桃、梨、杏、枣树攀比,也不羡慕田园里的瓜菜、庄稼。那些需要主人精心浇灌、锄草施肥,却抵不住狂风暴雨、天灾人祸。而这棵香椿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恰似我老当益壮的父亲。他老人家一辈子与命运抗争,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从不向命运低头。先后当过民办老师,做过石料厂会计,开过预制板厂,养过鱼、喂过鸭,孵化过乌龟,种过庄稼、果园、瓜园……如今,85岁的他仍每天开着小三轮或骑着自行车,经营着几十亩的槐树林。
我站在香椿树下,瞅着高高在上的香椿芽,只能望芽兴叹。下午父亲去地里时,便在三轮车上放了电锯和铁锯。不顾我的再三劝阻,拖着两条不灵便的病腿,吃力地爬到两米多高的树杈上为我采香椿芽。起初他用电锯锯枝条,后来觉得不如铁锯好用,便用铁锯锯。我抬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见他一只手紧握晃晃悠悠的树枝,一只手使劲来来回回地拉动铁锯,不到最后一下,树枝依旧直直地挺立着。终于锯断了,香椿枝随着咔嚓一声巨响轰隆隆坠倒在池塘,父亲然后在坚硬锋利的树杈间小心翼翼地移动佝偻的身躯和僵硬的腿脚,再去锯掉另一枝,我的心揪得紧紧的,担心又心疼。夕阳映照下,父亲的驼背与夕阳、香椿树融为一体。那一刻,他那不老的精神,如同夕阳般,在我眼前熠熠生辉。
父亲气喘吁吁地从高处慢慢下来,我把他锯下的粗树枝一头搭在树杈上,一头搭在地上,充当梯子,赶紧扶住他踩在树枝上缓缓下来。采摘的香椿芽,装了满满一塑料袋,足有5斤多。父亲说,香椿树全身都是宝。用其木材加工成的家具,不生虫子,还带有淡淡香味;香椿花能促进消化、消炎止痛;香椿有抗菌消炎、增进食欲、美容养颜、解毒利尿等药用价值;香椿籽儿能增强免疫力、治疗糖尿病、保护眼睛、祛风散寒。
回到家,母亲择拣清洗,准备晾干。我见好多香椿茎干都被扔掉,不禁心疼起来,这可是头茬香椿,营养很丰富,我更加不能浪费父亲辛辛苦苦砍下来的香椿,于是,我又拣回不少。母亲笑我比她更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第二天,母亲把昨晚洗干净的香椿芽晾在院里席子上控干水分、挨刀切碎,撒上盐反复揉搓,最后装进瓶子里,供日后慢慢享用。早餐时,自然少不了一盘葱丝凉拌香椿,父亲还特意吃了碗香椿凉拌面,那独特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在我的唇齿间生津留香。
微信,以后再看到香椿芽,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在夕阳中为我采香椿芽的画面。那情景,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最珍贵的记忆。
2025.4.10年

作者、主播简介:周丽(利君),晋南人,喜欢朗诵音乐舞蹈,偶尔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