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尸
文/神青赶
假设没有灯
假设一群飞蛾烧不死自己
会有一只飞蛾化作火
给其余飞蛾迫切的光明
飞蛾的宿命
——尚钟铭读《群尸》
神青赶的《群尸》以极简四行在假设的语法结构中展开,将生与死的临界点至于悖论的无影灯下,用荒诞完成了对群体生存本质的残酷解构。
"假设没有灯"——这个否定性前提瞬间抽空了传统启蒙叙事中的光源隐喻。当文明的火种熄灭,作为光明崇拜者的飞蛾群体被抛入存在主义困境。但诗人并未延续"飞蛾扑火"的经典隐喻,而是用"烧不死自己"的悖论完成了对献祭逻辑的颠覆:当自毁性的追求都无法实现,生命是否还能找到存在的支点?
第三句的"化作火"具有神学性的突变色彩。某个飞蛾从群体中分化,通过自我燃烧成为新的光源,这种异化过程暗含尼采式的超人哲学。但"迫切的光明"作为终局呈现,却暴露了更深层的荒诞——新生的火焰不再是精神指引,而仅仅是维系群体生存的刚需。光明在此异化为生物性的生存驱动,飞蛾们对火焰的追逐从精神朝圣降格为原始本能。
标题《群尸》与文本形成残酷互文:当群体无法通过自我毁灭获得超越性意义,当新的光源不过是另一重生存枷锁,所有活着的飞蛾本质上已成为精神僵尸。诗人用微型生态系统揭示了现代性困境——在祛魅的世界里,任何形式的"光明"都可能是群体无意识制造的生存幻象,而觉醒者注定要在燃烧自我与异化为光源的悖论中承受存在的灼痛。
编者按:
群体的盲从被诗人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如果说盲从因为盲从而犹存生命迹象的话,那么群尸以比谁死得快的决绝来证明自己早已没有气息的自信。这种自信理解起来也不难,不需要宏大叙事,没有高深的道理,从倒地老人的身上可以发现死亡之火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