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话苦楝
文/李广昌
谷雨前后,电信家属院里那棵苦楝树开满了细碎的紫色小花,随着微微的春风洒落在门球场上,犹如天空飘落的绣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记得小时候,在食不饱腹的岁月,我们放学以后就会爬到苦楝树上去摘成熟了的苦楝子吃,味苦带点涩甜,吃不了几棵,就出现了腹痛,呕吐,回家后被大人骂了一顿,自此以后再也不敢去摘苦楝子吃了。
后来参加工作了,因为所学专业的缘故,才揭开苦楝的真面目。
苦楝树为楝科植物。落叶乔木,喜生于向阳山坡,路边,常有栽培。幼枝绿色,老枝紫褐色。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先端长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深浅不一的锯齿。初夏开花,花淡紫色。秋季果熟,黄色核果球形。
苦楝树始载于《本经》。又名苦楝,楝枣子,苦楝子,苦楝皮,双白皮,翠树,紫花树,森树等。
苦楝树的树根,树皮,树叶,花均有药用价值。
苦楝树的根,树皮,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杀虫,疗癣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的治疗。
苦楝树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湿疹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打肿痛的治疗。
苦楝花,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祛湿,杀虫,止痒的作用。
主要用于热痱,头癣的治疗。民间喜欢用其花晒干,烧烟辟蚊虫。
苦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的作用。内服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甚至中毒死亡!
苦楝子一般用于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冻疮的治疗。
民间对苦楝树的应用,多在驱虫,治癣。用苦楝树根白皮适量,加点山姜根,水煎服,治疗蛔虫腹痛;用苦楝树皮,晒干,研粉,用醋调匀,外搽治疗疥癣;用苦楝树枝,叶捣汁,外涂治疗蜈蚣蜂伤;用苦楝树嫩叶适量,清水煎汤外洗患处,治疗皮肤瘙痒或湿疹;用苦楝花焙干,捣为细末,加入蚌粉,滑石粉末各少许,研匀,粘粉外扑患处,治疗痱子瘙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楝树含有川楝素,苦楝酮,苦楝酮内酯,异川楝素,正十三烷及水溶性成分。
苦楝树叶中含有川楝子甾醇,黑麦草内酯等化学成分。
苦楝子果实中含有苦楝子酮,苦楝子醇,苦楝子内酯等等多种化学成分。
(目前已知川楝素(苦楝素),异川楝素,苦楝子毒素等为苦楝树的有毒成分。)
药理研究证明,苦棟皮有驱蛔虫,驱蛲虫,驱血吸虫,抗真菌,抗肉毒杆菌毒素作用。
在临床应用时属要注意的是: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填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树全株有毒,果实毒性较大,成熟果毒性比未成熟果毒性大,其次是根皮、茎皮,毒性最小的是叶。
谷雨已至,寒意已尽。此时正是苦楝树盛花奔放之时。我站门球场上,苦楝花那苦苦带有清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原来有些生命注定与苦涩相伴,却偏要在最不显眼处,开出迷人的夏天。
